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六章 一举打爆东南亚 (第1/1页)

加入书签

巨石资本总裁办公室内,桌子上放着大量的材料。

赵江川在看完这些材料后拿着纸和笔在写写画画。

他时而皱眉时而发呆,偶尔还会叹息一声。

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本全球化的趋势无法阻挡。

当发达国家生产力严重过剩,资本原始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如果没有合理合法的国际贸易方式,拓展国际市场,整合生产原料,则战争不可避免。

因此通过出口农产品和低端工业产品,参与国际贸易,成为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经济体崛起的重要原因。

在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经济出现衰退之时,东南亚各国却凭借原料出口的优势,实现‘亚洲经济奇迹’。

比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国家,有着“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美称。

以泰国为例,其年均gdp增长8%,1995年,人均收入超过2500美元,被世界银行列入中等收入国家。

当时日本经济战略从对外贸易调整为对外投资后,日企纷纷拿着日元全世界买买买。

建厂、并购,迅速扩张。

日本企业尤其是车企将投资重点、生产基地统统放在泰国,推动泰国经济发展如日中天。

飞速发展的经济,让泰国政府飘飘欲仙。

然而在泰国保持高经济增长的背后,除了旅游业外,是单一的低附加值农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出口模式。

它并没有不可替代的高科技含量,也没有高附加值的农业终端。

也就是说,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走强,真实情况是建立在外来资金的推动下。

流入的国际资本投资于东南亚各国的房产、股市等投机炒卖项目。

但在科技领域和生产技术方面,这些国家并没有升级。

劳动力的素质没有提升,生产力依然保持低下,但经济增长却推高了工资水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出口优势逐渐下降。

然而事实上,泰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基于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而主要依赖于外来投入的增加。

为了使进出口品的价格确定、国际贸易成本计算和控制、以及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泰国政府将其货币泰铢与美金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汇率具有相对稳定性,汇率的波动范围或自发地维持、或人为地维持。

这使进出口品的价格确定、国际贸易成本计算和控制、国际债权债务的清偿都能比较稳定地进行。

减少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此外,汇率比较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汇投机活动。

因此理论上看,泰国当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但是,固定汇率是在金本位制度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通行的汇率制度。

这种制度规定本国货(本章未完,请翻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