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二百四十四章 举国体制 (第1/2页)

加入书签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呢?”吴仕灿问道。

冯啸辰道:“老吴,你是搞化工设备的专家,我想向你请教一下,咱们国内搞大化肥设备,有哪些难点。”

听到这个问题,吴仕灿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掰着手指头盘算了一会,说道:“难点倒是很多,不过如果我们下决心要去做,不计成本,或者说有足够的人财物力的投入,很多难关并不是不能突破的。一般来说,大化肥设备和其他化工设备一样,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设计、制造、安装,是这样吧?”冯啸辰替他说出来了。这个问题冯啸辰在日本的时候就已经向邓宗白讨教过,而邓宗白列出的就是这三个方面。

吴仕灿对于冯啸辰能够说出这三点并不觉得意外,他点点头,说道:“没错,的确是这三个方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看:设计方面,目前我们主要是受制于合成氨的工艺专利。当前国际上使用的几种合成工艺,包括德士古工艺、谢尔工艺、工艺等等,都已经注册了专利,我们如果要用,就需要向这些专利持有人支付专利使用费。我在化工设计院的时候,有几位专家也搞过合成氨工艺的开发,而且有一些进展。不过,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不足,而搞工艺开发除了做理论研究之外,还需要有实验支持,因为缺乏经费,他们的研究就很难持续下去了。”

“如果我们购买了工艺专利,凭借咱们自己的力量,能够设计出全套的设备吗?”冯啸辰问道。

吴仕灿肯定地点点头,道:“这个是没问题的,咱们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吗?国内已经引进了十几套大化肥设备,哪怕是依葫芦画瓢,我们也能够把设计做出来的。”

“那么这就是你说的第一个方面了。”冯啸辰道,“第二个方面呢?”

“第二个方面就是制造了,这应当是你比较了解的领域吧?”吴仕灿笑呵呵地说道。他知道冯啸辰对机械制造颇有一些了解,实践经验甚至比吴仕灿自己还丰富。

冯啸辰道:“化工设备的制造有自己的规律,我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国内企业对于大化肥装置的其他部分还有一些信心,尤其是如果能够引进日本技术,完成这些装置的制造难度并不特别大。主要的障碍是在五大压缩机组上,新阳二化机的邓厂长明确跟我说,他们不敢承接压缩机组的制造任务。”

吴仕灿道:“的确如此。其他部分主要是一些塔、罐、管道之类,咱们国内的工艺水平和国外有一些差距,但并不是不能弥补上的。但压缩机组涉及到的技术问题很多,咱们国家在这方面一直都非常薄弱。不单是化肥装置上的压缩机组,大乙烯上用的三大压缩机组也是三只拦路虎,几年前国家计委组织的11万吨乙烯攻关,最终就是卡在这上面了。”

“这件事我有所耳闻。”冯啸辰说道。

大乙烯装置也是重装办负责的11项重大装备之一。在70年代中期,国家计委曾经组织了一些科研机构和化工设备企业进行联合攻关,试图解决年产11万吨乙烯装置的国产化问题,最终未能如愿。吴仕灿说的三大压缩机组,分别是乙烯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裂解气压缩机,其制造难度极大,中国一直都只能依赖进口。

“这些压缩机的制造难度主要在于材料。”吴仕灿解释道,“这几种压缩机都是在零下几十度甚至上百度的低温条件下工作的,普通的金属材料在这种极端低温下会变得很脆,无法承受机械冲击和压缩气体的压力。耐低温材料的研究是我们的短板,即便采用进口材料,加工工艺也要从头开始摸索,难度很大。更何况,如果低温材料完全依赖进口,我们同样会陷入受制于人的境地。人家如果想卡我们的脖子,完全可以把材料卖得比设备还贵,而我们则没有任何办法。”

“这次在日本和化工设备协会洽谈的时候,他们同意转让大多数的技术,但对于低温钢材的冶炼技术一点也不肯松口。他们声称这些钢材都是直接从日本的钢铁厂采购的,他们并不具有这方面的技术。”冯啸辰说道。

吴仕灿冷笑道:“我们如果相信这点,那就是傻瓜了。低温钢材是化工设备厂商的命脉所在,他们怎么可能不掌握这方面的技术?钢铁企业不会主动去研究这些钢材,他们都是和化工设备企业合作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成果自然也是为两家所共享。日本人这样推托,只是不想转让这些技术而已。”

“我明白。”冯啸辰道,“关于这一点,我们曾经据理力争,甚至以放弃所有大化肥设备的采购相要挟,但日本人坚持不能转让,我们也就没办法了。毕竟他们做出的让步还是很多的,我们的要求如果超出他们的底线,也就无法合作了。”

“这就是我说的第二方面的难题。”吴仕灿说道。

“那么,第三方面呢,也就是安装方面。”冯啸辰又问道。

吴仕灿道:“这方面的情况稍好一些。咱们这么多年也培养出了不少化工设备安装队伍,他们缺乏的只是大型化工设备的安装经验而已。国外的化工设备安排有许多专用设备和工具,咱们在这方面也比较欠缺。不过,如果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