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阶段性胜利 (第1/1页)
元若六年冬,御史台和大理寺主持审理的“盐引案”终审定局,朱勿用及其党羽革职查办,傅玄重回内阁,元若帝破天荒举办了一次朝会,宣布此事。
薛从治侥幸逃过一劫,却也失去了元若帝的信任。
在陈燧的记忆之中,上一次薛从治的经历与这一次竟有几分相似,上一次,薛从治因为联姻事,被划为朱勿用一党,因此受到牵连,但是福祸相依,长远看来,薛从治虽然被划为朱勿用一党,可是经过御史台和大理寺的双重审理,都没能挑出薛从治一点毛病,反倒是在朝堂上留下了不错的名声,也因此得到了陈燧的看重。
同时,薛从治失去元若帝的信任,反倒使他在后续的一系列朝堂变动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新旧交替之时,便是天翻地覆之日,薛从治以其低调稳健的做事风格,一步一步走到台前,成为陈燧的左右手,在用人方面给陈燧提供了不少有份量的建议。
朝堂局势,波谲云诡,很难说谁就能笑到最后,当时得利,出风头,未必就能持久。
因此,陈燧其实并不想过多干预这些事。
在他看来,破坏薛从治和朱勿用两家的联姻,就是干预朝堂局势,后果很难想象,对他来说也没有任何好处,所以一开始,他对这件事兴致缺缺,也不赞同宋凌霄去帮薛琬。
当然,时至今日,他仍然没有改变这个想法。
至于薛琬
薛琬现在红透江南江北的通俗小说作者,尤其是诀君子连环画的热销,使她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而在上一次里,陈燧想不起来薛琬到哪儿去了,去做什么了,他隐约记得薛璞和薛从治闹别扭的时候,似乎说过,反正琬琬生了两个儿子,可以接回来给薛从治传宗接代,类似这样的话。
按照薛璞的说法推测,那时候薛琬大概还在朱家,不过朱家倒台后,就从京州迁回山东老家,陈燧再也没见过他们了。
窗外下着鹅毛大雪,达摩院内火盆烧得热腾腾的,苏老三端上来两碗暖胃汤,给倚在软榻上看信的宋凌霄和来蹭饭的陈燧一人一碗。
宋凌霄把脚塞进陈燧背后的垫子里,jio冷。
“你看什么呢”陈燧问。
“读者来信。”宋凌霄打了个呵欠,“又是写给薛琬的求助信,话说,我觉得可以开一本知音姐姐杂志了,上面就刊登读者来信和薛琬的回复。”
“薛琬又没成家,她能回复出什么来”陈燧感到有些好笑。
“人家又没求助家务事,诶,老陈,我发现你这个思想很有问题,为什么知音姐姐就只能回答家庭问题呢”宋凌霄最近开始学着陆樟溪的方式称呼陈燧。
因为傅玄走马上任,建阳书坊的盗版案终于得到重视,宋凌霄最近和陆樟溪走得很近,俩人合计着搞个大的,借着建阳书坊的案子,把大兆(本章未完,请翻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