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67 (第3/4页)

加入书签

有的气性大听不得一句教训,做儿子的比爹娘还能耐,惹着就要去老爷子老太太那头搬救兵。

读书不开窍的自然也有。

……

听得多了,姜蜜就在心里庆幸,庆幸自己教得早,真等毛病全养成了再要他改很难的。那岁数的孩子自律性本来就比大人差很多,经常管不住自己。

在外头跟人聊了半天育儿经,回去之后歇了不多会儿,几个小的就请安来了。

福妞才两岁半,还是个臭美的胖姑娘,她每天吃吃喝喝日子过得非常快乐。这年纪是没有任何忧愁的,距离学仪态规矩都还早,眼下就是幸福的童年。相较于她,上头两个哥哥就繁忙多了,宣宝实实在在的满六岁了,如今跟着游先生读书。至于砚台,也还是让游先生带着,听先生的意思他现在都不会掰碎了嚼烂了喂给砚台,经常是让他自己去琢磨,琢磨不通在提点一二。

这么做也是怕,游先生觉得自己哪怕是三榜进士出身,学问称不上一等一的好,自身也有许多弊病,生怕他教得太细反而桎梏了学生。

卫彦的天资比他高太多了。

自我学习这种事,别人办不到,他可以试试看的。

家里只得一个先生,要带两兄弟,他们进度还不同,时间安排上就比较麻烦。

砚台早先跟他爹读了几年,又让游先生教了几年,心里很有底气,他让出更多时间来给弟弟,也就是冥思苦想都不明白才会向先生求教,平常靠自己居多。宣宝也争气,他原先在尚书房有收敛,到游先生手里才显露出真正的潜力来。他不敢再装傻充愣是不愿意占用太多时间,先生不只教他一个,哥哥也要读书。

不像某些子弟是为了逃避学习而谦让,他们两个都是喜欢读书的人,这个谦让就十分感人。

家里人将他俩这些动作看在眼里,姜蜜就说再等两年,等砚台满十二进了国子监就好,游先生能轻松一些。

“国子监现在要进都可以,他如今的程度差不多了,只是卫彦太小,那边少有这样低龄的,这就过去可能会被排挤,岁数差太多实在不便往来。”

姜蜜是觉得他既然能去国子监了,还让游先生带着是不是太麻烦人家?

卫成说他前些时候就同游先生谈过了:“游先生他不觉得辛苦,很喜欢带悟性好的学生……他也希望再教导砚台两年,盼他满十二再去国子监,说还有些看家本事没来得及传。”

姜蜜本来是怕累着游先生,既然他心甘情愿,就不必纠结了。姜蜜只是抽空将卫彦卫煊喊来,提醒他俩,让自觉自律一些,别让人教你学问的同时还要提醒你该读书该写字了。

砚台还不高兴,委屈巴巴喊娘:“娘不信我吗?我几时让先生操过那些心?”

“信你也得把话说明白……砚台你跟游先生学了那么多年,平常多帮你弟弟。你能讲得明白的就别留给先生说,先生也要看书也要练字也要做学问的,没得让你俩把时间占完了。宝你也是,有不懂先问哥哥,让哥哥给你讲知道吗?”

宣宝闷不吭声吃了半天,这事停下动作点点头,又想起娘经常说不能光点头,要正眼看别人要应声。

他跟着又哦了一下。

两兄弟有商有量的读起书来,真别说,他俩相差四岁,配合起来竟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根源在于两人个性和想法上的不同,针对同一个问题,他俩总能有不同的说法。

砚台表现得更高调张扬激进一些,他像锋利的矛,宣宝要更稳妥,哪怕不成功至少别把自己搭上,做什么之前先想好怎样才能全身而退……不能说谁对谁错,他们各有长处,照卫成的说法,两兄弟要是齐心协力就很好,他们能拿自身长处为对方弥补不足。

现在两人还没走到默契配合的阶段,讨论的时候坚持自己的更多。

经常能撞见砚台不住的说说说,他说完宣宝摇头,讲你不对。砚台补充一段,宣宝继续摇头,还是有看法。每到这时候游先生就在不远处听,听着卫彦说得对,卫煊也有道理,两套说辞全讲得通,这两兄弟很有意思。

这个情况游先生也同卫成分享过,卫成乐得看她们为做学问争辩。

他觉得这没什么不好。

当你能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让别人理解并且认同,这个过程中你就提升了。很多东西要想明白不难,要说明白不易,表达能力非常重要,要不怎么卫成总能实现对皇上的洗脑,让九五之尊觉得他说的都对?

说到九五之尊……自从皇后怀孕,宫里也挺热闹。

皇后当然无论如何都想安安稳稳将这胎生下来,并且希望能一举得男。妃嫔们就是另一个想法,继皇后所出也是嫡子,她们不希望看到嫡子,看到就会想起兴庆毁容破相之前,那真是谁也盖不过的风光。

不光是早些年兴庆带来的阴影,还有自古以来的规矩,储君从来都是先嫡后长,哪怕皇上说不再明立,到选择皇子继承大统的时候也会依据这个,不可能说抛开嫡子先考虑庶出的。

后宫里头,除了帝后,没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