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第3/4页)
一点希望,对他的态度好了一些,临出发前还在释放母爱,让虎娃出去了好生照顾自己,经常写信归来保平安,还有拿了钱不要随便花,到了城里生活也要节俭。
他也就说了那么几句,前面在催,让赶紧上车,准备出发了。
关车厢门之前虎娃最后看了跟着过来送行的荷花一眼,这才规规矩矩坐好了。
来三日,去也三日,卫成还是同姜蜜乘同一辆马车,他俩挺多话说,姜蜜还提起刚才出发之前,她私下给爹塞了两张银票。
“这事我挺犹豫的,我帮人一贯不爱直接给钱,钱给再多都有花光的时候。又想着难得回来一次,这一走还不知道哪天才能再回来看看,塞点钱给我爹花用只当尽尽孝心,相公你说呢?”
卫成本来在阖目养神,听她说话才睁开眼,点头说:“是应该的。”
“这次回来我感觉自己变了一些,以前总是看到不好,就算嘴上不说,对很多事未必满意。这趟回来就觉得很多事情也不是那么坏,像我爹吧,这辈子没做成什么像样的事,也没把我和狗子教得很好,他还是有长处,至少知道为我想想,这些年没给咱们添麻烦,这一点我心里挺感激的。穷人乍富本来就危险,容易使人行事张狂。我娘家人这方面做得挺好,十来年都规矩本分。”
姜蜜挽着卫成的胳膊,问他有什么心得?
“觉得乡亲们变了很多,又没变多少。”
“这话不是自相矛盾?”
“说变了很多是指年纪相貌生活条件,至于没变的……人还是和当年一样热情。多数人性子也没多大改动。”
姜蜜想了想,问:“二哥二嫂呢?你看如何?”
“我看他们还是没活明白,执念太重。”
“是说登科折桂?”
提到这俩卫成就牙酸,乡下孩子小名取成这样简直太夸张了。“折桂我还看不出,登科不太好,有些怯懦畏缩。这样的性子也兴不起风浪,安分过日子可,成大事难。”
“二嫂太看重他,宠得过了,我只怕她现在抱的期待太高,后来发现登科做不到,那登科的处境也要尴尬。”姜蜜犹豫了一下,说,“那日我们几个妇人坐下闲谈,我含蓄的说了几件京城的事,说的就是子女教不好可能祸害全家,我说的时候弟媳赵氏听了,二嫂也听了,当热闹听的,估摸没联想到自己。我也不能拉着她说你这样不行,得对儿子要求严格一些,也就只能看登科的造化了。”
姜蜜边说边摇头,讲她亲眼见到登科之前,都没想到那孩子是这样的,毕竟这些年同二房没有直接的书信往来。不过就算有估计也发现不了问题,看其他人没觉得情况严重,只道那孩子腼腆一些,比较黏糊他娘。
“登科是二嫂的命根子,谁都插不了手,管不了。倒是虎娃这孩子,指望他离了那个家之后能有些变化,男子汉大丈夫,哪能什么都听娘的安排,自己得有成算。”
……
被姜蜜所惦记的虎娃就在后面马车里,同堂弟卫煊大眼瞪小眼。
虎娃小时候还挺活泼的,爱跑出去玩,进学之后同毛蛋一对比,他显得笨,总被李氏责备埋怨性情慢慢就改了,他是越长大越沉默,现在通常都是闷头做事情,极少开口,被问到才说几句。
他是这样,卫煊也这样,比起前面车厢满是温情,后面是沉默加尴尬。
两个锯嘴葫芦凑一起,总有个话更少的。
几回合下来,卫煊赢了,是虎娃先开的口。
他们在一辆马车上同坐半天,虎娃将放在一旁的包袱拿过来,取出装着的糕饼点心,问堂弟吃吗?
卫煊摇头,又过了一会儿他问:“堂哥你觉得你爹娘对你好吗?”
虎娃看着怀里的吃食,闷声说挺好的。
“真的挺好?”
“不如对弟弟好,还是不错,没饿着也没冻着。”
卫煊皱眉:“你读过书吗?三字经会不会背?里面有一句说养不教父之过,如果生个孩子只供他吃穿别的一律不管,那不如不生。”
虎娃手紧了紧,看向对面岁数比自己小一半的堂弟,道:“我脑子笨,你有话直接说吧。”
“我猜你爹娘肯定说了很多我家的不是,比如说我爹发达了忘本,不顾手足……这么教,你家再过十年二十年还得困在乡下,出不了个能耐人。我爹从小告诉我,哪怕家里头的东西,给你才是你的,不给你就别惦记,想要什么自个儿挣去,别指望坐地享福。我娘也说,亲戚之间讲的从来是情分,没什么是本分。不小心说多了,我就是觉得你爹娘挺对不起你们兄弟。”
卫煊难得说这么大段,虎娃听完,回过头劝他:“做子女的不应该说父母不是。”
“你要是明知道你父母做得不好,该指出来啊,你不说任由他犯错,那不是陷人于不慈?”
虎娃又不说话了。
卫煊没再逼他,就在车里念起三字经来,到“养不教父之过”这里,他卡住重复念了好几遍。
念完又来了兴致,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