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941章 赵祯的郁闷 (第4/4页)

加入书签

为百姓,在交趾开垦良田,种植庄稼。”

赵祯听到此话,哭笑不得的道:“如今我大宋的地方兵中,有五成都成了耕农了。”

河西的地方兵在种田、兴庆府的地方兵也在种田、燕云十六州的地方兵也是如此。

最夸张的还属于辽地。

禁军闲暇了都得看管着那些罪籍去种田。

寇季跟着赵祯笑道:“我大宋如今疆域大了,所需要的兵马也就多了。养这么多兵马可是需要钱的。

那些兵马非战时,除了操练,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着的。

若是不有效的利用起来,那就是浪费。

像是我大宋此前的厢军,大部分除了混吃等死,什么也不做,什么也做不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大宋大批的钱财都会耗费到了军费中。

如今,朝廷只需要提供将士们所需的军备就行,将士们所需的钱粮,完全可以自己种。

朝廷不仅养活了数量庞大的兵马,还借着他们为朝廷赚的不少钱。

远的不说,就说刚刚到手的辽地。

去岁一年收获的粮食,不仅满足了他们自己的温饱,还让朝廷跟着大赚了一笔。

这笔钱,发放了他们的饷银以后,还剩下不少。

而这些钱,朝廷刚好可以用来在辽地推行蒙学。

虽说还差了一些。

但却开了一个好头。

要是他们什么都不做,只是等着朝廷派钱给他们的话,那朝廷有多少钱都填不满。”

赵祯点了点头。

如今的大宋禁军,那是绝对的职业兵。

大宋的地方兵更像是唐朝的府兵。

战时为卒,闲下的时候就是百姓。

唯一的区别就是,大宋的地方兵,不种自己的田,种的都是官田和新开垦的荒田。

大宋的将士,不像是黑汗国的将士。

黑汗国的将士,除了上马烧杀抢掠以外,什么也不会。

大宋的将士,上马就是能征善战的悍卒,下了马人人都是伺候庄稼的好手。

也正是因为如此,朝廷让他们种田的时候,他们就能种,还能种好。

在一亩地产粮交够了朝廷的,剩下的可以当成货物卖给朝廷的政令激励下,将士们种田的情绪十分高涨。

此事是寇季和赵祯经过了多番调查以后定下的。

他们定下的标准,不仅确保了朝廷有得赚,也确保了将士们能捞到一点儿油水。

就是这点油水,足够让军中上下的将士嗷嗷叫。

他们有自己的军饷,再加上这么一点点外快,收入还是很丰厚的。

每一个季度末,回家探亲的时候,给家里割一斤肉或者扯一尺布,看着家里的老人、妻子、孩子脸上灿烂的笑容,他们就算是再辛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大宋的男丁,甚至可以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男丁,都是这样的。

自己在外面再苦再累,只要能用苦和累换来家里人灿烂的笑容,他们心里就暖烘烘的。

寇季提出的从各地调遣地方兵只是权宜之计。

但是足以应对交趾人手不足的情况。

赵祯在和寇季商量妥当此事以后,就拉着寇季一起去用膳。

吃过东西以后,又跟寇季一起商量了一下对蔡齐的封赏。

如今的大宋是公平的,你付出了什么,就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虽然功利也一些,但总比光吃饭不干活要强。

没人会对此事有所不满。

也不会有人站出来指责什么。

因为有资格用道德指责寇季和赵祯太功利的人,如今不是在天圣馆内研究学问,就是在各大书院里教书。

名宿大儒,各有所求。

所以他们向大宋贡献力量的方式不同。

那些淡泊名利,甚至不喜欢跟人凑在一起研究学问的名宿大儒。

在得知了大宋广推蒙学以后,也默默的站出来为大宋出了一把力。

他们悄无声息的走进了各地的蒙学,成为了蒙学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先生。

看着那些稚嫩的面孔跟着自己牙牙学语,心里十分舒爽。

也正是因为如此,没有几个人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抨击寇季和赵祯。

大宋要圣贤有圣贤,要教化有教化。

特别是教化,做的比历朝历代都好。

就凭借这一项功绩,足以让那些喜欢拿道德说话的人闭上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