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斩首夺营 (第2/4页)
所谓调兵虎符,只是延续古时调兵印信的称呼,其形状早已改成印信,而非两片的虎符了。
尚宝监掌着玉玺,司礼监掌着十二团营和京营的调兵印信,这是一支庞大地力量,哪怕其中只有少数人誓死效忠于司礼监,这次行动就将陷入一场力量悬殊的苦战。
而且得到了外廷支持的司礼监,有无圣旨只不过是在法统上能否更师出有名而已,就算皇帝坚持不肯下诏。他们照样可以调兵、以清君侧之名诛八虎、杀杨凌,照样可以按着他们的意愿来书写这段历史,就连皇帝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而内厂和西厂政治上处于劣势,没有圣旨就得防备外廷以此为由反攻倒算,如今拿了司礼监诸首领,抢回了调兵虎符,才算完成了“斩首行动”,下一步就是锁宫了。
苗逵吁了口气。对亲信喝道:“把他们统统押起来,严加看管”。
侍卫们拖起面如土色的几位大太监向外便走,早得到苗逵嘱咐地亲兵故意慢慢腾腾绑着戴义,其他几人被推了出去,才将他提了起来。
苗逵摆了摆手,示意几名士兵先退去屋外,然后笑吟吟地道:“戴公公,委屈你了。杨厂督让我向你表示谢意”。
戴义这才知道杨凌已得了自已的密信,那么今日的行动必是出于杨凌地授意了。他不禁一阵兴奋,说道:“厂公已知道我的身份?那太好了,怎么........你把咱家也绑了起来?”
苗逵笑笑,说道:“戴公公现在还得再扮一扮阶下囚。明日早朝时你要........”。
旗官何六保“蹬蹬蹬”地走下藏兵墙,哼着小调儿要去解手,他刚刚拐下来,忽见厚重的宫门“咯咯”地合起来。“砰”地一声掩上,下杠、落锁、上臼、合闸,何六保见了不觉一怔,向守门将军赵明达脱口问道:“赵将军,这才什么时辰,怎么就锁宫门了?”
赵明达肃然道:“奉上谕,紧锁宫门,没有皇上特旨。外臣不得入内,内官不得外出,别的你不需要知道,回到你的位置上去!”
何六保心里“咯噔”一下,皇上下旨锁宫?这是出了什么事了?他看看落锁上闸地宫门,知道是无法把消息传给东厂的人了,司礼监那边不知
他略带点慌乱地笑道:“哦,我去方便一下。马上就回来!”
赵明达微微一笑。摆了摆手,立时站出四个持刀侍卫。赵明达笑道:“何兄,上谕吩咐,本官不得不谨慎从事,你们四个陪何将军去,再陪他回来”。
何六保眼珠乱转,寻思着突然抽身逃跑的可能,可是抬眼一瞧,远远地黄瓦红墙尽头处,第二道宫门也正悠然闭紧,砰然合上,一缕残阳斜映在朱红色地宫门上,映得那一排排铜铆闪着幽寒的光,他不禁长叹一声,只好死心向墙角处茅厕走去。
司礼监拟旨,皇上首肯后用印称圣旨,若是皇上亲笔所写,再加盖国玺,便是特旨了。正德皇帝提起狼毫亲笔写下三道圣旨,用过了玉玺,说道:“张永、大用,你二人各持一道圣旨,速去成国公、曹国公府邸传旨,让二位国公立即接管京营,由你二人任监军”。
东厂这块硬骨头是无法用计啃下来地,虽说番子主力已被引出京去,但东厂还有数千人马,如果不能将京营夺到手,拿下东厂时如果有怀有异心的将领直接参战,或者打着镇压叛乱地旗号浑水摸鱼,很可能由政变发展成兵患。
数千番子再加上数万京军,足以将北京城搅得天翻地覆,混战中若再有些乱兵趁机闯入王侯公卿府中抢劫杀人,无论杨凌成不成功,这滔天大罪都免不了了。
成国公、曹国公这两位国公忠心耿耿,年轻时又都曾带过兵,在军中素有威望,而且这两人素来洁身自好,与朝中百官交往不多。
由他们出面接掌京营大权,再有张永、谷大用监军,足以镇慑京营人马了,杨凌也不奢望这些原先统归司礼监的人马能迅速归心,继而出面剿灭东厂,只要他们按兵不动。保证京师不乱那就大功告成了。
不过他倒没想到皇上自作聪明,又派了张永、谷大用为监军,听了虽然稍觉错愕,随即便也释然。皇上刚刚即位,这两位老臣他并不十分熟悉,不派两个身边信得过的人去看着,他心理上必定不安。
至于八虎因此从中分一杯羹,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此时如果揽权擅专,将八虎排除在权力圈子之外,那就太不明智,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内厂精锐早已全部返回京师西郊候命,先期回京地吴杰已按杨凌计划做好了安排,这边京营兵权一到手,杨凌就要对东厂发动最后一战。
这一仗至关重要,如果杨凌失败。范亭横下心来率军逼宫,正德唯一的选择就是释放王岳等人,乖乖按东厂和外廷要求诛除八虎,这一撕破脸来,今后也只能任由他们摆布了。
正德知道这一战不会象对付司礼监和夺取京营兵权那么容易。他拿起圣旨,却担忧地望着杨凌道:“杨侍读,东厂范亭,朕就交给你了。可恨京营和十二团营被司礼监经营多年。他们地兵朕不敢用,仅凭你的五千兵马,朕担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