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九十章 同样的项目,不同的待遇! (第2/3页)

加入书签

数毫秒。

虽然形变幅度很小,细胞膜表面只会上升约七纳米,但这个现象和通过的电信号的节奏完全一致,证实了田崎多年来的猜测--

霍奇金和赫胥黎所提出的理论不一定是对的。

田崎一二认为,“神经信号远不只是一个电信号,它同样也是一个机械信号。假如只用电极测量神经细胞,一定会错过很多重要信息。”

田崎一二活到了九十八岁,但他的研究也并没有其他进展,医学界好多人认为,他的发现不是神经信号的本质,只是神经电信号的副产物。

同样的。

德国著名神经学家亨伯格也认为,神经传输不可能只是电信号,他对田崎一二很崇拜,可是他却找到了另一种解释实验现象的方法。

他认为,“机械波、光学性质变化和瞬时热效应源自脂质的神经细胞膜,而不是细胞膜下方的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纤维。”

亨伯格立刻开始了自己的实验——通过压缩人造细胞膜,研究它们对机械冲击波的响应。

他的研究得到了一些重要发现:组成细胞膜的油性脂质分子通常情况下可以流动,有着随机的朝向,但很容易发生相变(物质从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的过程)。

只要轻轻挤压细胞膜,脂质分子就会立即凝聚成高度有序的液晶状态。

根据这些实验结果,亨伯格推断神经冲动是沿着神经细胞膜传播的机械冲击波。

冲击波传播时把液态的细胞膜分子挤压成液晶,在相变过程中释放出一点热量,就像水结成冰一样,然后,当冲击波通过后,细胞膜会再次变回液态,并吸收热量,整个过程耗时几毫秒,短暂的相变过程使得细胞膜稍稍变宽,正如田崎和岩佐用激光照射铂片时观测到的一样。

从霍奇金和赫胥黎,到田崎一二、亨伯格,后来还有许多的医学家、神经学家,甚至是物理学家,都对神经冲动研究,希望能破解其中的奥秘。

所以,到现在为止,国际上有好多种有关神经信号传输的说法,有的甚至认为,人体的神经网络只是细胞膜的汇总,真正起到感知作用的是一个个普通细胞。

等等。

国内也是如此。

如果去找有关神经信号传输的论文,只需要打开搜索网站,就能找到许多相关的实验、结论以及推理,似乎每一个研究者都能设计相关的实验,并根据相关的结论撰写一片论文,还能以此发表出‘有特点’的推断。

但是……

九成九以上的实验研究和推论,都对神经信号传输的理解没有任何意义,大多就像是不同的人看《三国演义》,站在不同的角度都能说出一些东西,似乎还能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不会有人知道,原作者罗贯中究竟是怎么看的,大部分分析就是没有意义的。

神经信号传输的研究,国内国际都是如此。

阎学林自然也很轻松。

他听到了几个研究员的解释后,仔细想了想还是问了一句,“你们真不是为了骗经费?”

“当然不是!”

“我们是真正打算研究的,阎所长,你看看我们实验室……不做高端研究浪费了。”

“赵奕说想做这个,反正不管你们怎么样,我跟着赵奕。”

“我也是。”

“我也一样!”

阎学林听着点点头。

‘神经信号传输’的项目,差不多都能和‘骗经费’划等号,但赵奕还是值得信任的。

另外,赵奕估计也不在乎一点点经费,他想申请多少大概都能很容易批下来。

最后,阎学林还是点点头,“你们先把项目申请了,看看下来多少资金,如果不够用,所里肯定支持。”

“差多少,都支持!”

阎学林咬牙说出最后一句。

所里经费确实非常宽裕,甚至能给每个实验室配高端设备,但科研投入就是个无底洞,不省着点多少资金都能填进去。

“那就申请吧!”

在阎学林发话以后,赵奕也做出了决定,“先申请,看看再说,手头上没工作的也准备一下。”

“我刚才不是开玩笑。做,就要做好,这是个基础的大项目,我们是要做出成果的!”

“好!”

“没问题!”

“从今天开始,我就死磕这个项目了!”

几个研究员纷纷表态。

他们都是非常的兴奋和期待,因为有赵奕领头做项目,哪怕是做再困难的项目,他们都觉得是有希望的。

神经信号传输是超高难度的基础科研项目,不求完全破解神经信号传输方式,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果,也肯定是世界级的。

很快。

赵奕实验室就向国家科研基金会提交了‘神经信号传输’项目申请。

随后,就是等待了。

国家科研基金会接到项目申请后,会审核一个星期左右时间,审核通过会专门来询问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