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市义 (第2/2页)
吩咐把战利品一并折价卖给村人——这些农民要了驴马兵器也用不上,但他们可以趁过两天送战俘去县城献功的时候,一并卖掉。
相当于是让村民们当中间商赚一笔差价。
赵村长跟村中其他长者一商量,觉得也有利可图,就答应了。
只是村子贫弱,村长带着人卖力说合、把村里的硬通货刮干净了,也只有数百斤铜钱、几十匹布帛,远远不够这批战利品的价钱。
这时,刚才一直打酱油的李素,终于逮到了发挥天赋的机会,连忙附耳劝谏:“古有冯谖为孟尝君市义。今日咱无暇处置战利,不如也效法市义之计,让村人代为在此处乡间传颂公之仁德。
如此一来,若是将来朝廷授公官职、令我等一并参与讨伐张纯叛乱,也便于在这常山乡间多募义勇。”
李素的目的其实很直观:今天来到这个姓赵的村子,没遇到赵云。但是没关系,真定县就那么几个姓赵的村子,只要刘备仁德爱民的名声在乡间传播开去,何愁将来招募不到赵云这样的勇士。
这番浅显的道理,刘备很容易接受,虽然他还不知道真定有赵云。
只是,对于李素依然急于备战的心态,刘备有些不理解:“莫非伯雅以为、此番我们告发张纯之后,他还有机会揭竿做大?
我们行动如此迅捷,贾刺史派兵回来抓捕时,张纯定然猝不及防、就算不死也要元气大伤,怎么可能还有绵延的战乱?”
李素却知道,历史上张举、张纯之乱中,中山相张纯只能算是二号人物——毕竟后来他只是称大将军,前泰山太守张举才是自称天子的。
所以,这次就算是实现了最好的结果,真把张纯势力扼杀于襁褓之中,那也不过是把叛乱的前期主力砍掉一半左右,想彻底不战而扑灭叛乱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些理由,他没法跟刘备说,只能修饰一下:“玄德公,我等到邺城,前后要花三天,等见到贾刺史,督邮的死讯多半已经被发现了。就算张纯误判督邮是因为利益之争、被你仇杀,他也多半会警觉。
而贾刺史如果要调兵来捉拿,大股人马行军不可能如我们这般每日二百余里奔袭。到时候消息迁延,能重创张纯、削弱其势力,已经很不错了。而张纯只要往北突围,进入幽州涿郡地界,贾刺史没有朝廷授权,根本不敢追击。”
虽然自黄巾之乱后,朝廷允许各处自行备御,但越州追击这种事情,手续还是很麻烦的。对于刺史来说,遇到贼乱,只要逐出本州地界就好了。贸然乱追说不定还会被朝廷猜忌,认为你扩张地盘。
这也是后来宗室重臣刘焉,要谏言灵帝“废史改牧”的重要原因之一。
……
刘备听了李素的分析,眉头顿时深锁。
不得不承认,一开始他还真没做好“告发张纯成功后,还要打硬仗”的心理准备:
“伯雅所见甚是深远。既如此,从今日起,我等就要做好将来被朝廷派遣讨贼的准备。此行途中再有杀贼所得财物,便低价处置,权市民义吧。”
想明白之后,刘备内心居然有些跃跃欲试。
时隔三年,又要再招募乡勇,为国剿贼了么。
于是,他也就不再纠结于价钱,以极低的价格,把大部分杀贼缴获处理掉了。
刘备只留下了五匹状态还不错的马匹,用于驮运物资。
然后把剩下的马和全部的驴、几十套破旧兵器衣甲都留给村民,换回三四百斤铜钱(大约七八万钱)和四五十匹布帛。
这些东西拿去常山县城慢慢卖的话,起码能卖二三十万钱,所以起码打了对折都不止。
为此,赵村长千恩万谢地感戴:“使君真是爱民如子,我等在此一辈子,还没见过杀贼的官军将缴获让利于民的,咱全村永感将军仁德。”
毕竟,刘备不光是把战利品便宜处理了,他还帮村子度过了一劫——如果昨晚他们不住这儿,这就被黑山贼洗劫成功了。哪怕刘备什么都没缴获,村人也该给孝敬劳军感恩。
李素见人心可用,在旁劝道:“老丈若是有心,可在本县邻近各村,传颂我家主公恩德,记清楚了,我主是安喜刘玄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