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连花同志的履历 (第1/2页)
会议结束,制定出方案。
最后定好的方案跟许阳提供的方案非常接近,其实也就是在许阳提供的方案上进行了稍微的更改而已。
成药最后定的也是四种,金花清感,连花清瘟还有疏风解毒,还有防风通圣丸。
但是这些专家心里都知道,真正最能打的,其实还是连花清瘟,但是出于种种考虑,还是多放了几种。
省的万一被人家实验室一研究,给灭了一两种也说不定。
后面的临床治疗期的汤剂也进行了优化,已经治疗了一段时间了,各种经验也就都上来了。
讨论结束之后,中医的治疗方案就提交上去,然后随着第四版的治疗方案一起向社会公布。
不出意外,又挨喷了。
大势已成,谁也没辙,除非中医的真的有特效药面世。
……
许阳他们也回到了一线的战场,这几款成药在临床上也快速地使用下去了,尤其是针对轻症和疑似的病例。
成药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方便,现在药房是真的忙不过来。前面许阳去药房看了一下老农,老农都快成老乞丐了。
药房的其他同志,也累的崩溃了。不说别的,单在煎药机上压药渣和洗机器的哥们,现在两只手都端不起来饭碗了。每餐吃饭的时候,手都在抖。
现在的医院和大一点的诊所基本上都是用煎药机来操作了,这样方便快速和精准。
当然了,也有些老中医是非常排斥煎药机的。认为只有陶土烧制的瓦罐最好,对药性的影响最低。
甚至有些固执的老中医都排斥天然气,一定要用炭炉进行加热。其实都是差不多的,这就跟千滚水和普通开水差不多,相差没那么明显的。
但是如果在家里自己煎药的话,那还是建议用砂锅。这样最稳妥,不容易影响药性。
当然了,医院煎药的工作也是需要非常细致的。
比如每日开始,需要先对煎药机,管线,装袋机进行高温消毒。药材拿来之后,要先经过浸泡。
浸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药性释放出来,只不过有些医院可能方子过来太多,有些浸泡就不是那么充分。
就像这边每天要开那么多处方,所以就别怪老农成老乞丐了,都快忙晕了,而老农的要求又那么高,浸药桶都要多少了。
像那个压榨药物和清洗机器的哥们的辛苦也就别提了,这是体力活儿。压榨也是为了充分释放药性。
而且出药要精准,比如七服药要出十四袋汤剂,就不能出十五袋,不然的话,每一袋的药力就不足了,就会影响疗效了。
还有每一次汤药煎煮完成之后,都是需要把煎药机清洗一遍的。避免影响到下一个处方的制作。
这真是个体力活儿。
像现在确实药房忙不过来,就把一些基础方做成了颗粒剂,这也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成果。主要是方便,直接冲服就可以了。(跟板蓝根类似。)
这些医院的中药房真的是忙晕了。
因为都是现场制作的,像成药就真的是省里,那是厂里出的,制作快,服用方便。
中医药的没落,其实也跟这个有一定的关系。你抓药回来煎,加上浸泡的时间,煮两次,差不多一起要两个小时了,还要处理药渣。成药直接拿水服用就好了,简单省事。
在中药房忙晕的同时,实验室也在积极地研究这些中成药的有效成分和科学原理。
正如张院士说的那样,真正的大面积推广,是一定少不了实验室的研究结果的,人家不点头,你就白搭。
临床上也不停有新的反馈出来。
临床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考因素,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而这些中医专家讨论出来的中成药治疗方案,也的确有效。
尤其是连花清瘟,相当能打。
许阳甚至给一些重症患者也用上了,毕竟服用成药方便,嘴巴一张一闭就过去了。
……
外界关于双黄蛋的议论声也慢慢变小了,主要是几个平台都出手了,现在也只剩下一些零星的调侃了。
只是上过网的人,都没那么容易忘掉这件事情。(包括我在写书之初,就有很多人跑到评论区,说双黄蛋事件是中医身上无法洗清的一个污点。)
……
实验还在进行,治病也还在继续。
但是张可他们这些宣传团队,可不能闲着,刚刚都被打懵了,现在也在着手准备反击了。
晚上,张可跟许阳通了一次视频,询问了第四版方案里面的中医治疗方案的问题。
许阳也跟张可解释了一遍。
作为中医学子改行做宣传的张可敏锐地意识到中成药的宣传效果一定是优于汤剂的,她又仔细地询问了这四样药物的异同。
许阳明确地告诉她,连花清瘟效果更好,随着应用的越来越广,这个药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的。
张总眸子顿时一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