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赵人的马服子 (第1/3页)
赵括从熟悉又陌生的床榻上起身,却又情不自禁的愣住了。走出院落,看着这自己长大的地方,赵括心里百感交集,他记得这座院落的每一个角落。他在这里出生长大,脑海里所有美好的回忆,都与这里分不开关系。赵括走在院落里,轻轻抚摸着这里的墙壁,他仿佛能在这里看到幼年时自己的身影。
赵括就在马服住了下来,每天都陪伴在乡人的身边,听着他们讲述这些时日里的故事,赵括也会将自己几个儿女,乃至是孙子的故事讲给他们,众人忍不住的大笑,他们实在没有想到,当初的马服子,都已经成家,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孙子。只是,赵括看起来不太像个大父,无论是魁梧的体格,还是长相。
岁月从他身边夺走了很多,也没有能拿走太多。
在马服待了几天之后,赵括就决定要赶往邯郸,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秦国刚刚结束了与赵国的战争,各地的动乱尚且没有平息,需要做的事情非常的多。而这就是赵括发挥自己作用的时候了,无论怎么说,赵人还是很爱他,在所有秦人里,大概只有赵括,能说动这些百姓,让他们接受这一切。
赵括并不是要欺骗他们,他只是要说出实情,秦国并非像传闻中的那么暴虐,你们一定会过上好的日子。赵括来到邯郸的时候,邯郸戒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当然,看到赵括前来,守城的士卒急忙打开了城池大门,带着他来拜见正在邯郸的蒙武,邯郸街道上空荡荡的,所有的大门都是紧紧关着的。
没有人敢走出来,道路边上的食肆也没有开门,就像是一座空城。
蒙武见到赵括,当然很开心,他急忙请赵括坐下来,无奈的说道:“您不知道啊,赵国的百姓,实在是难以治理,到如今,都没有人愿意出门,没有办法重新开市,他们也不愿意外出耕耘,他们难道是想要窝在家里饿死吗?”,蒙武格外郁闷,秦国先前征服韩国和魏国,都不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赵国百姓大多都不敢拿起武器来对抗秦国的官吏和士卒,可是,他们却极其的不配合,官吏前往询问情况,他们保持沉默,让他们去耕作,他们也消极对待...蒙武有些时候,真的是想要让这些人知道什么叫秦律,可是赵括还在赵国,他就不敢如此,他不愿意得罪赵括。
赵括终于来到邯郸,蒙武就开始了诉苦,他抱怨着赵国的一切,言下之意,就是希望赵括能找出个解决的办法。赵括轻笑了起来,他说道:“赵国与韩魏不同...韩国百姓的生活本就不富裕,后来又经历了严重的灾害,而韩国并不能救济他们,故而当秦国灭亡韩国,救济当地百姓之后,他们很快就忘记故国,愿意成为秦国百姓。”
“他们一直都在被欺辱,在秦国的治理下,他们不再被欺辱,故而征伐韩国是最容易的。”
“魏国的情况又有所不同,魏王平日里没有恶行,故而当魏国灭亡之后,百姓们非常的厌恶秦国,可是秦国免掉了他们一年的税赋和徭役...又派出大量的官吏来说服底层百姓,普及律法与一王天下...到如今,魏国也基本成为了秦国的一部分,魏人或许怀念他们的国家,可是他们也很珍惜如今的生活。”
“赵国长期与秦国作战,战死的士卒大多都死在了秦国的手里,在这里的人,从小就是听着秦国的坏话长大的,他们非常的敌视秦国,哪怕国家覆灭,他们也不愿意归顺秦国。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从小所接受的思想,第二点就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所要面临的是什么,是生,还是死。”
“想要让赵国也成为秦国的一部分,就只能将希望放在时间上了,等时间抹平了如今的仇恨,等到赵人大量的成为了秦国的官吏...等到他们接受一王天下的思想,让他们享受到统一的福利。”,赵括说着,蒙武认真的听着,随后又问道:“那您的意思,就是等着?什么也不做?”
“征伐赵国是我们的事情,而一王天下却是秦王的事情,你不必操心,大王自己知道该怎么去做。”,赵括说着,他又站起身来,说道:“不过,我是一个赵人...我还是要做点什么,减少一些仇恨。”,蒙武并不知道赵括想要干什么,他也没有多问,咸阳也该派出官吏来接手了。
如今在赵国的官吏,大多都是秦国出征的士卒,按着爵位暂时来担任各地的官吏。
赵括先是去拜访艺的母亲,他来到许公的家,这里看起来非常的破旧,赵括敲响了大门,很快,艺的母亲颤颤巍巍的打开了门,看着门外陌生的人,她问道:“您要找谁?”,赵括嘴唇颤抖着,缓缓说道:“母亲,是我,赵括。”,艺的母亲呆愣住了,她看了许久,终于认出了女婿。
她哭了起来,赵括扶着她,走进了院落内,许历早已逝世,而艺母则孤身一人,在这里麻木的活着,她之所以还在坚持,就是为了等到自己的女儿,等到自己的孙子...赵括让她坐下来,这才讲起了艺的情况,说起了嬴政的儿子...艺母流着泪,时不时的点着头,赵括答应她,一定会让艺早些来看望她。
在拜见了岳母后,赵括没有离开邯郸,他从邯郸王宫外开始,找负责当地的暂时官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