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第1/2页)
打发那王风华带着手下,去码头上帮自己搬运行李。
孙绍宗倚在太师椅上,便琢磨起了方才王风华的禀报。
地方上的官儿毕竟眼界浅了些,再加上王风华只不过是从五品的职衔,搞不明白朝鲜使团为何突然改走水路,倒也正常的紧。
但孙绍宗在京城时,却曾隐约听到过一些风声,据说那黑水靺鞨与蒙古暗中勾连之后,虽还不敢直接扯旗造反,和大周刚一波正面。
但暗地里吞并其它部族,甚至冒充流寇洗劫边塞百姓,却是时有发生的事情。
而这期间,曹氏朝鲜受到的骚扰程度,还要数倍于大周边境,眼下将朝贡改为水路,明着可能是怕被黑水靺鞨半路劫掠,暗地里估计也有想要迫使大周,对黑水靺鞨动武的意思。
毕竟太上皇最得意的功绩,就是灭掉了不服王化的高丽,重新扶立了朝鲜这个番邦属国。
可这才十来年的功夫,大周竟然就衰落到,连朝鲜进贡的使团都无法庇护的地步,这让太上皇如何能接受?又让广德帝情何以堪?
然而要对黑水靺鞨动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黑水靺鞨多为山地部落,大兵压境,便遁入山中躲避,大兵一退,立刻又故态复萌,想要根除就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偏偏眼下东南倭患未除,西南六国蠢蠢欲动,北面还有逐渐开始复苏的蒙古部落,再加上国内二日当空、令出多头,要想支撑起一场旷日持久的围剿之战,恐怕是痴人说梦。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想想也还真替广德帝觉得憋屈,父祖两辈把四邻八家都打了个遍,要多横就有多横,偏到他这里就变得投鼠忌器、顾此失彼。
“大人。”
却说孙绍宗正操着紫禁城的心,忽听外面某个肿着脸的小旗禀报:“津门府的百户贾善尧,听说大人您因公来此,眼下正在外面伺候着。”
这河北紧邻着京城,有什么意外发生,镇抚司就能直接派人处理,故而并未安排千户坐镇,津门府也只有一个百户所。
这也是王风华到了津门府,并未联系当地龙禁卫,就直接住进了客栈的原因。
只是王风华自持官高一阶,不将这里的百户所放在眼里,本地的百户贾善尧却不敢忽略了他,于是一听到风声,便急吼吼的赶了过来。
谁知这副千户还没见着,竟又冒出个督察千户来!
面对这等通了天的人物,贾善尧就更不敢怠慢了,忙央求守门的小旗过来禀报一声,还不敢说是求见,只说是在外面伺候着。
他既然不敢‘求见’,孙绍宗便也懒得见他,命人通知贾善尧,说自己这次外出是顺天府的差事,用不着百户所的人伺候着,让他尽管去忙自己的去。
而等王风华风风火火的,从官船上运来了行礼,孙绍宗便也以守土有责,不得擅离的理由,吩咐他在客栈里休息了一夜,便带着人马赶回了山东。
这龙禁卫的人,虽然都已经被孙绍宗打发走了,但他兼任龙禁卫千户的事情,在津门官场上却也是尽人皆知了。
故而后续赶到的各府同知,对他都是礼遇有加,却又敬而远之。
毕竟龙禁卫里一群武夫,却可以监督各地的文官,这名声自然不会好到哪去。
虽说孙绍宗并不怎么在乎,在这短短数日中被同僚们孤立,但面对他们那警惕的态度,还是忍不住生出些不适之感,故而一连数日都在城中四下里游逛,甚少和同僚们交流。
眼见到了初五,总督府终于派了人来,把各地赶来的同知,都召集到了总督府衙门里,将所谓的新章程简单公布了一下。
说是什么新章程,不过按照孙绍宗提前做好的功课看来,其实也就是新瓶装旧酒罢了——除了遣词造句有些变化之外,实质内容并没什么太大的改动。
看来总督府果然也只是想要热热闹闹的,在三月初九那日搞一场挂牌仪式罢了。
这虚荣心当真是无聊的紧!
也不知刑名司里,卫若兰和仇云飞斗的如何了……
虽说是没什么正经东西,但还是一直磨蹭到响午,七八个五品官这才出了总督府的大门。
孙绍宗也不管旁人如何看待自己,直接扒了官袍丢给随行的属吏,便带着两个随从向着三岔河口码头赶去。
昨儿在望江楼吃螃蟹宴的时候,他跟店家订了些新鲜的龙虾,准备今天中午吃个痛快——这也是来到津门府唯一的好处了,眼下在京城里,可吃不到如此新鲜的海货。
等到了那望江楼,店里的东家早在门口恭候多时了,能经营本地最大的酒楼,这东家自然也是有根脚的,因此早就得知了孙绍宗的身份,故而对他百般的殷勤照顾。
就连那龙虾,也是昨儿下午使了重金,让渔民连夜出海捕来的,整整三条船才凑了十来只一尺长的,主厨亲自煎炒烹炸忙活了半日,又不要钱似的往里堆辅料,味道自然是极好的。
又赶上孙绍宗‘胸襟宽广’,约莫大半个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