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2章 银票 (第1/2页)

加入书签

第252章银票

朱标笑了几声就走进院子之中,难怪清朝的皇帝都喜欢下江南,这实在是太舒服了,哪怕是朱标都想着要不要多住半个月,左右现在朝中也无大事。

朱标在院子中转悠了起来,陈知府到一旁吩咐侍女用心侍候,这些都是陈家的家生子,好几代人都是陈府的奴婢,自然是可信的。

陈知府吩咐完后又找到刘瑾,客客气气的问起太子爷的喜好忌讳,之后他也好安排,刘瑾自然也很满意,沿海的官就是没有人家江南的官会办事儿。

陈知府看差不多了,就走到朱标面前躬身说道:“殿下一路奔波先歇息片刻,等晚宴时臣在来请。”

朱标点点头说道:“那就麻烦陈知府了。”

陈知府连道不敢就退出去了,朱标也确实有些疲惫,一群侍女为过来伺候,各个长的都极为清秀可人,特别是身上都带着水乡女子那股婉约温柔的气质。

小心的伺候朱标沐浴之后,朱标就挥退了她们,自己躺在床上舒服的叹了口气,野外扎营过夜可绝不是舒服的事情。

刘瑾上前跪到床边,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不能俯视太子,轻轻的给自家殿下掖了掖被角拿出一张票纸说道:“陈知府给奴婢塞了一张五百两的票号。”

朱标眯着眼睛说道:“好大的手笔,五百两在京都够置办一处侯爵的大宅院了。”

朱标伸手拿起票纸,其用料应该是桑皮纸,上面复杂的花纹,这些花纹通常由多种颜色的染料印制,而且每一张银票上面都有一行小字,字的内容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字非常小,小到几乎认不出。

银票这个东西起于北宋,元朝时正经由官府发行过,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只可惜最后因滥发纸币也造成通货膨胀。

民间大户自己发放的银票就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陈知府给刘瑾的这张面额颇大的银票明显是特意准备的,想来就是为了跟太子身边的贴身太监结个善缘。

朱标随手把银票丢给刘瑾,他是不怕太监敛财的,到底是是奴仆,其身家性命本来就在一念之间,放他们手里跟放自己手里没有什么两样。

朱标吩咐道:“让全旭去查一查。”

刘瑾躬身退去,跟守在门口的徐允恭交代几声就出去了,全旭的人都还在前院,徐允恭坐在门前休息,常茂则是领人守在院门前。

朱标翻了个身开始睡觉,银票的事给他提了个醒儿,他得找点儿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了,虽然大明近几年还用不到纸币,但是提前有个准备总是好的,而且也可以钻研一下防伪的工作。

毕竟这件事只能他来做,老朱确实不是这方面的人才,而且老朱发行纸币也不是为了促进经济繁荣,他是为解决财政困难,通过发行此前宋元历史上都曾使用过的纸币,来进行敛财。

当时虽然国家承认的货币形态有白银、元钞以及铜钱三种,但是在实际流通中,铜钱所占的份额最大,且洪武通宝为当时政府官方所发行的唯一货币。

但是作为一种金属货币,铜钱与白银一样,材质粗重,在实际的商业贸易中并不方便携带。明初铸造铜钱不仅缺乏原材料而且劳民伤财,而且在明初,国家财政货币储备较少,再加上连年战争,导致国库空虚,金银等金属货币储备并不足。

这就让老朱同志想起了纸币这个好东西,刚开始就是为了缓解一下货币短缺的困境,也给官员们发点俸禄,可老朱越用越顺手,印钱的快乐谁印谁知道。

大明宝钞发行之初,币值较为稳定,正如史籍所载:“明初,钞甚通行”。但此后,随着宝钞发行与支出数量的激增,宝钞便持续大幅贬值,每况愈下,逐渐走向崩溃。

其实到底还是通货膨胀,宝钞发行的太多,而商品却只有那点,那自然是价格不断上涨,最后宝钞沦落到连铜币都不如,失去了所有购买力。

其主要问题还是在老朱身上,早在宋元时期,中国已经发展出相当有系统的纸币制度,可是到了明代,不但没有显著的进步,反而出现倒退。

像是元初所发行的“中统钞”就建立了相当有系统的准备金制度,即“丝银本位”制,但明朝发行的大明宝钞就没有建立系统的准备金制度。

老朱同志就是直接印张纸硬说这他娘的是钱,全国官员百姓看着老朱手里三十米的大砍刀,想着这个可是重开日月新天的大皇帝,最后都硬着头皮认下了,宝钞就这么在洪武年间盛行了。

不过那也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确实是个狠人,在洪武朝虽然宝钞的价值不稳定,但确实是能当钱用的,你不的不佩服一个人的权威竟然能违背经济规律。

但往后就不行了,朱棣喜欢打仗,打仗没钱怎么办,跟老爹学着印呗,于是大明经济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大量滥发货币,必然使得人们手中的纸币贬值,购买力下跌,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经济的混乱也使得百姓对于大明宝钞失去了信任。

所以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