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4章:紧锣密鼓以及突发事件(求订阅) (第2/3页)

加入书签

&ep;阴氏太富有,好当然是极好,负面也有。

&ep;&ep;吕武还能做其它的事情来正确消费那些财富,例如基建再基建,内部不给工钱,只是平时待遇……比如伙食、住所、穿戴等等的善待;对外则是雇佣劳动力,财帛当然是交到各家的家主手里,不关参与劳动者的什么事。

&ep;&ep;那些获得好处的贵族有没有善待自家的属民或是奴隶,就不关阴氏什么事了。

&ep;&ep;有进,还需要有出,才能体现出财富的价值。

&ep;&ep;将财富堆在那里不用,它们的存在意义又是什么?

&ep;&ep;吕武无法学妫姓田氏的“大斗出,小斗进”,很喜欢跟中小贵族进行各种交易。

&ep;&ep;妫姓田氏能干那种事情有其背景。他们几乎将齐国把控,又成功地忽悠住了国君,干起来自然能够肆无忌惮。

&ep;&ep;现在的晋国,尽管国君权势遭到压制,却不是完全没有权力;各“卿”哪怕不是聪明绝顶,智商也是在正常人的水平之上。

&ep;&ep;吕武在晋国去干收买全国的事情试试,有足够的资本收买全部的卿位家族吗?

&ep;&ep;不将卿位家族搞定,光是收买那些中小贵族,信不信一旦出了事之后,中小贵族玩跳反?

&ep;&ep;看看曾经的赵氏(主宗)就知道结果了。

&ep;&ep;赵氏得罪了很多人没错,施恩的对象也是不知凡几,等赵氏出事之后是什么情况,事后又只剩下多少人记得赵氏的恩情?

&ep;&ep;不断施恩以及交好某某谁在晋国顶多就是留下退路,无法在发生什么事情的前提下起到作用,不知道这点的卿位家族就是在自取灭亡!

&ep;&ep;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国君又一再开启会议,有跟诸“卿”的商谈,要么就是连中等贵族(含公族)一起到场。

&ep;&ep;一系列的事情被决定下来,出兵征讨郑国就是其中的一项定议。

&ep;&ep;国君采取了吕武的建议,三个军团一起南下,初始阶段是每个军团只带两个“师”,由军将和军佐共同承担;各“卿”以及在初始阶段没有出兵的贵族,做好征召的各项准备,一旦时局需要就下令征召,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某个地点集结。

&ep;&ep;有脑子的人看到底能看破多少层,可能只看到第一层,也就是把郑国吓住,国内能够减少动员的损失;还可能看出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模式,国家能够根据局势需要进行及时又合适的兵力动员。(既动员层次和机制)

&ep;&ep;应该也有人看出是一种疲楚之策,感概智罂的提议可算是真的在执行了。

&ep;&ep;他们却忘记第一个提出疲楚之策的人是申公巫臣,又或者是记得,但就是把功劳扣在智罂头上。

&ep;&ep;没脑子的那些人?庆幸能够减少损失就行了。

&ep;&ep;吕武之前带了两个“师”来到“新田”郊外驻扎,出征却不会带着他们其中的一个“师”出征。

&ep;&ep;正确的做法是,命疲劳状态的部队回去解散,征召新一批的“徒”和“羡”组成新的一个“师”。

&ep;&ep;中行偃对各个卿位家族有明确的要求,“徒”的比例一定要是多少,其中穿甲的士兵又是多少。

&ep;&ep;“元戎深知各家前次动员农夫?”吕武问话的人是魏琦。

&ep;&ep;魏琦最近的情绪有些不对劲,比较明显的一个愣神,等吕武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才说道:“当是如此。”

&ep;&ep;吕武不再说话了。

&ep;&ep;职业军人跟农夫在军事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存在,前者一个人可以轻松弄死后者的四五人,并且会随着前者的数量增加干起后者更加轻易。

&ep;&ep;“汉末北军几千人就能轻松击败数万数十万的黄巾,不就是一方为职业军人,另一方只是临时凑起来的农夫吗?”吕武对中行偃的要求没任何不满,甚至觉得做法很对。

&ep;&ep;根据中行偃的要求,卿位家族出动的一个“师”里面“徒”的数量不能低于三千,着甲的士兵数量不能少于一千。

&ep;&ep;阴氏、魏氏、范氏、荀氏&a;中行氏都能够轻松办到,程氏和赵氏则很是不好说了。

&ep;&ep;难以达标的地方在于“徒”的数量,再来就是甲胄的问题了。

&ep;&ep;哪怕是晋国一再发生“军备竞赛”的事情,家里的财帛支撑不住,能置办得起甲胄的依然少。

&ep;&ep;要清楚的知道一点,各个家族的主家有钱,跟这个家族治下的“士”或“徒”有没有钱,是两码子的事情。

&ep;&ep;主家没有义务或责任帮“士”或“徒”置办甲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