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56 经济学专家?不,我只是一个农民(还账40/44) (第1/3页)

加入书签

这一行人中,肯定不能让贺炎钧两口子拿东西;刘福旺那双脚丢了六根指头,走路都困难不已,根本没法背东西;贺黎霜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走路都恼火;自己?好歹自己也是书记不是?

算求了,等刘春来的狗腿子来。

一路上,严劲松就不断地向两人介绍着他们离开幸福公社后的情况。

虽然说没啥变化,其实也还是有一些的。

至少,不再是以前那样普遍挨饿。

只有四大队挨饿了。

刘春来有些意外,两口子并不是在大动乱结束前就离开,而是在78年改革开放前夕才回到县城,80年又调到了蓉城。

可他记忆中,没有多少。

应该不是短命儿子刘春来晓得跟贺黎霜有婚约,老爹给他说了王大饼新生怨恨。

贺炎钧50年代末期的大学生,学经济学;黎钰学的建筑学。

动乱之前的大学生,那含金量,比恢复高考的老三届还更高。

当年的大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考试也更难。

十多二十年后,国家很多领域的顶级专家,都是那一批人。

恢复高考的老三届,因为考虑到很长时间没有高考,中学生几乎都是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基础很差。

即使高考,也考得非常简单。

就连当初刘春来他们高考的时候,看到那几年的高考题,也是痛心不已。

像他们这样水平的,不说高考状元,怎么也得是国家最顶级学府的录取通知书。

一行人顶着太阳,没走多会儿,就汗流浃背。

不过有说有笑的,一边摆龙门阵一边走,倒也没谁觉得累。

之前在这边插队,贺炎钧跟黎钰都熟悉这些路。

倒是霍黎霜,走得jio杆酸痛,想让刘春来背自己,爹妈在这里,加上又有其他人,倒也不好作妖。

“还是这垭口上面凉快,以前我就喜欢太阳落坡后,爬到这山上吹风。”

黎钰站在垭口上,张开手臂,感受着山风的凉爽。

从垭口往下走的路,已经有两三百能看出雏形了。

工地上还有不少工人,正在分解放炮后从山上剥离下来的大块岩石,或是在路边用石头砌墙,避免下雨后公路垮塌。

“这山上这么多工程?”

黎钰有些诧异。

以前在这里的时候,就知道山顶的情况,土脚薄弱,地里肥力差,加上缺水,几乎没有收成。

就连现在,哪怕任何地方只要能播种的都栽种着红苕,这上面也是荒芜着。

“就三个,这里是修通到公社的道路,那上面一点的,是修建大队部,以及我们大队的学堂,那前面则是准备修建自来水厂……”

刘福旺向着介绍。

这让黎钰更有兴趣了,“要是这上面有水了,完全可以集中很多功能在这里……”

也不等刘春来等人说什么,就向着山顶而去。

这会儿才三点多,正是热的时候。

太阳火辣辣的,晒得人皮肤生疼,工地上的工人们,却依然在挥汗如雨地干着活。

大队部的区域,大部分地基都已经完成,只有需要填起来的地方,依然还在用石头砌墙,里面则是用乱石头跟泥土夯实,极其扎实。

这里,已经能看到整个大队部建筑的雏形。

“你们怎么把大队部修建在这里?不是准备重建燕山寺吗?这样一来,岂不是把路给挡着了?”

黎钰不解地问道。

换成一般人,都不会这样去修建的。

就好像这里是一个山门。

两边根本就没有多少空间。

“这山他们说……”

刘福旺想要用刘八爷的那套说辞,说风水好啥的。

刘春来却急忙开口打断了他的话:“中间不是留了过道么?以后如果燕山寺这边重修起来,成了旅游区,肯定是要收门票的,这里刚好……”

这个理由很强大。

强大到没人能认为刘春来是说谎。

当初中间留过道,不是为了留出上山的道路?

“如果这边发展起来,搞旅游业也是不错的。算是革命老区,可以申请一个红色旅游基地。”贺炎钧说道。

“不,以后我们搞特色旅游,让那些有钱人来忆苦思甜,吃野菜,喝红苕叶子汤汤……磨盘寨那边,让他们体验当年土匪的生活……”刘春来一脸笑容。

“体验抢压寨夫人的生活么?”贺黎霜一脸鄙视,“就那个地方,两炮就炸了……”

磨盘寨并不大。

顶上只要几百平方。

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根本不是什么易守难攻的地方。

真的把几条上山的路给封锁死,这山顶上的土匪,不饿死,都得渴死。

“要不,你来当压寨夫人?让游客扮演寨主,抢一次,给两千块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