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走,看大热闹去 (第3/3页)
交粮时候,粮食不够干的,直接就在晒坝里晒了然后交给粮站。
这会儿,在粮站的晒坝上,已经搭起了一个小台子。
台子前面,好家伙!
旌旗招展,锣鼓还没喧天。
不过旗台前,一面直径起码有一米五的大鼓,摆在了旁边。
穿着无袖褂子的严劲松,今天仿佛不当书记了,摇身一变成了鼓手。
刘春来一阵懵逼。
燕山寺上面的路,都已经修了将近一公里的长度,虽然很多地方还在码保坎,那也是动工很久了。
今天还要搞个开工仪式?
咋啥年头的领导干部都喜欢这一套?
也没人跟自己商量一下,需要这些过场么?
“来了?你看我这,像不像鼓手?你是旗手,领着他们往前,我在后面给你们擂鼓助威。”严劲松看着刘春来,一脸笑容。
刘春来看着他,哭笑不得。
尤其是严劲松脑袋上,居然还用白色土布在脑袋上缠了好几圈。
典型的巴蜀老农打扮。
在村里,也有一些老人有这样的习惯。
如果不是刘八爷跟很多人从部队回来,习惯戴帽子,估计四大队也能看到其他地方一样的风景——年龄大一些的老农,会用一条很长的白布拧一下,然后在脑袋上缠好几圈。
刘春来以前没见过,问刘八爷根源,刘八爷给了两种说辞:其一,三国时期,诸葛亮去世,巴蜀百姓感念诸葛军师的恩德,自发为他戴孝,遭到西蜀后主刘阿斗的禁止,毕竟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事必躬亲,蜀地只知有军师,不知有后主,于是乎,百姓以白布缠头,为之戴孝;其二,说是以前巴蜀大地富庶,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纺丝的地区,同时也是最早以苎麻织布的地区。当时这一代生活的是巴氐人,他们贩运货物时候以头顶货物,缠着布可以保护头,据刘八爷那不可考证的说法,印度阿三脑袋上包着头巾,就是跟蜀地学的……
“你也不怕长痱子。”刘春来没好气地说道,“不是都已经动工了,怎么还要搞开工仪式?浪费时间。”
“可不能这样说,不搞点动静出来,全公社的人不知道……”严劲松咧嘴笑着。
他们就知道刘春来要反对,所以没有给他商量。
“你怕是想让县里知道。”刘春来没好气地说道。
不就修一条路么?
至于这样大动干戈的?
又不是啥国家级重点工程。
面子活,少干。
“我还想让全国知道呢,可你不同意的嘛,没看到你爹让人专门去县城照相馆请来了照相师?照片留着,见证咱们幸福公社、四大队的发展……”严劲松本来说幸福公社,最终加了个四大队。
mmp,四大队是幸福公社的辖区。
可公社不是只有四大队啊。
还有其他五个大队呢。
这一说,到让刘春来心动了。
应该买一台照相机,把整个四大队目前的状况拍下来,等以后,变了样,搞旅游开发的时候,这也是一个卖点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www.。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