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9章:要脸以及不要脸 (第2/3页)

加入书签

击有一国之君的队伍,才是犯傻到突破天际。

结果是,齐君吕环、卫君卫衎、鲁君午平平安安地穿过晋国,爬山涉水进入蜀地去参加楚国和秦国牵头举行的会盟了。

楚国和秦国选择在蜀地进行会盟的理由很简单。

那不是秦国上一次被晋国揍得挺惨的嘛!

楚国也被晋国狠狠地教训了一次,不敢再跟晋国刚正面,欺负宋国的同时,需要给秦国加油鼓劲,才决定在蜀地举行会盟,再威逼利诱晋国的一帮小弟来参与会盟。

刚打赢楚国又狠狠教训秦国的晋国,内部发生了动荡,导致一帮小弟对晋国失去信心,还真跑去参与楚国和秦国牵头的会盟。

不得不说,真是一件令晋人伤心的事情。

留守国内的吕武当然会关注蜀地会盟。

就是,哪怕真的打听到什么消息,时间一长就不再是即时信息,只会是知道而知道,过时的信息不再有多高的价值。

“国势如此艰难,我辈不可懈怠。”士鲂看似感概地说道。

吕武的理解是士鲂巴望着能再一次去入侵齐国。

然而,吕武却认为齐国拳打这个国家和脚踹那个国家,对晋国是一件极度有利的事情。

鲁国一旦被齐国打疼,能选择的就是重新靠拢向晋国,真情意切地喊爸爸,求保护。

莒国遭到齐国的入侵,不管打赢还是打输,同样只能选择坚定地当晋国的小弟。

晋国重新将鲁国和莒国扒拉到自己身边,某种程度算是将齐国给困住。

吕武说道:“唯鲁与莒不独抗齐;宋亦势危,不可补救。”

士鲂赞同地点头,说道:“宋存,楚不可北上。”

宋国这一次也去参与蜀地会盟。

晋国这边却一点都不怪宋国。

历经了三场大败的宋国要是再不喘口气,真的要坚持不下去了。

晋国却空不出手帮宋国一把。

这样一来,晋国还有什么理由,又有什么脸面,去要求宋国不能参与蜀地会盟呢?

齐国、鲁国、卫国则不一样。

无论怎么看,晋国从来没有亏待过鲁国,甚至屡屡帮鲁国挡住来自齐国的压力。

所以,鲁国背叛晋国从里到外都属于不义的行为!

而关于鲁国这一次背叛晋国的事情,他们自己用春秋笔法给轻轻代过。

也就是不讲理由,不记载过程,哪怕亲自去参与了,依然当没那么一回事。

说好的礼仪之邦呢?

原来玩笔杆子的,不要脸是有传统,徒子徒孙是在学习这些前辈???

卫国是个什么情况?

只能说卫国只有卫君卫衎脑子被门夹了,相反从执政到国人的脑子都很清醒。

吕武这边就有新军讨伐卫国的情报。

魏琦和解朔带着没有满编的新军讨伐卫国。

卫国率军迎战的是执政孙林父。

一个卫国的“军”跟晋国的新军摆开阵势,还没开打孙林父就独自上前,干脆利索地给投降、投降……投降了!

史官将这一次晋国与卫国的战争命名为“义之战”。

听着有点反讽的意思啊?

对晋国有情有义的是卫国执政孙林父,承托出卫君卫衎的脑残。

“新军将归师途中,新军佐率军留于卫。此事我已答应。”吕武顿了顿,又说道:“君上有令传于你我,新军将行留守之责,你我率下军南下攻郑。”

这特么就是一件讲不清楚的糊涂事。

上一次吕武无视了智罃的暗示,压根就不想去打举丧的郑国。

结果倒好!

国君以下达命令的做法,搞得吕武依然需要去讨伐郑国。

吕武要是料到国君会下命令,还不如上一次就顺从了智罃。

当然,世界上没“如果”,也不存在“后悔药”这种玩意。

士鲂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要出征,军队就需要得到调动。

下军早早就集结在“新田”郊外安营扎寨。

需要做的事情是让参战的“徒”以及“羡”,安排好相应的辎重。

毕竟,正常纳赋的出征,国家和各个家族是不负责后勤补给的。

士鲂这一次过来除了询问齐国,就是商量讨伐郑国的事情。

“郑举丧,新君恽(yun)亦不在国中。”士鲂有些苦恼地说:“君不在,宣战何人应之?”

吕武能怎么说?

他只能点头,表示就是那么回事。

其实郑国的执政子驷在国内。

这个叫子驷的人是今年刚刚成为郑国的执政。

他还有另一个名号叫公子騑。

一国执政是够资格应战的。

吕武的打算是喊上一些小弟,有可能就连宋、鲁、卫也喊上。

考虑到卫国重新屈服,但凡解朔有点能力,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