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五十四章 载机平台的验证机 (第1/2页)

加入书签

南天门计划当中,最难完成的当然是大型空天战略载机平台。

毕竟是两百多米长,六百多米宽,相当于四艘航空母舰的巨大体型,就算有着反重力发生器飞起来不成问题,想要把这么巨大的东西造出来,仍旧是对人类工业制造能力、材料学和结构学的严峻考验。

造一艘航空母舰已经是对一个国家整体工业实力的巨大考验。

就像网络上流传的那个段子一样,需要“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这不是一个造船厂就能够完成的工作,需要的是一个国力雄厚的强大国家。

而想要建造建造比航母还要大出好几倍的空天载机平台,更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这不光是技术问题,更是工业生产能力的问题。

别的不提,光是把这玩意造出来的十几万吨合格的高性能钢材,对于很多小国来说,就算是砸锅卖铁也造不出来。

更别说有些地方使用的材料远比高性能钢材来的稀少和昂贵得多,可能一些小国整个国家都卖了,也未必能有这些材料值钱。

不过这次参与建造的是目前人类所现存的所有国家,在材料上倒是不成问题。

尤其是陈新在欧洲之前的努力,各种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冶炼,以及高性能材料的合成,都不是太大的问题。

那些遍布欧洲的采矿分基地为载机平台的建造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但光有材料,还需要把这些材料加工成零件。

要知道载机平台两百多米长,六百多米宽,为了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很多零件的尺寸也大得惊人。

比如说载机平台的主支撑结构,有些构件的长度甚至超过了一百米!

如此巨大的构件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制造过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需要用到这么大的零件。

即便过去有需要用到上百米长的构件,也会采取多个部件拼接的方式来制造,而不是整体制造一个如此巨大的零件。

如果不是有3d打印技术,恐怕现在还要先研究如何制造这么大的零件。

而且就算是有3d打印技术,要制造这么大的构件,仍旧需要重新设计打印设备,现有的打印设备都难以完成它的制造工作。

更何况就算是制造出来了,如此巨大的零件,又该如何保证它的结构强度符合要求,更是一件令项目组感到万分头疼的事情。

而这一切,都需要陈新这个总负责人来统筹协调,这就更加考验他的能力了。

如果不是有曦瑶这个人工智能辅佐他,帮他处理了大量的琐碎事务,恐怕他真的要活活累死。

好在国家也知道这个项目的困难,调配来了大量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理论基础的完善这些人可能帮不上太多的忙,但对于实际建造载机平台这件事,这些人所能发挥出来的作用就太大了。

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沟通,让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顺畅,也可以解决大量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

而技术人员则可以更好的完成生产制造工作,一些图纸上可能意识到不到或者不会发现的问题,这些现场的技术人员则可以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现并处理。

只是即便有了这些条件,想要造出大型空天战略载机平台仍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避免出现浪费,以及验证技术,陈新决定先造一个等比缩小的小型载机平台用于技术验证,同时也可以为真正设计建造大型空天战略载机平台积累经验。

这个方案很快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和支持,大家也觉得先做一个技术验证,比直接开工造大家伙来的靠谱一些。

毕竟那些一百多米的大零件,真的不好造,也确实没有任何相关经验。

如果能够先造一个小一点的,验证一下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或者找一下能够将大零件改成小零件的可能性,对于整个空天载机平台的建造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所以在各个项目组都将基础理论完善的差不多的情况下,一台被缩小了近十倍的小型载机平台被造了出来。

这个载机平台并非是预计建造的大型载机平台的等比缩小版,虽然在结构上相近似,但它的图纸却是认真设计过的。

并且这个载机平台也同样具有和大型载机平台同样的性能指标,且同样可以发射无人机作战。

只不过搭载在这台小型载机平台上的无人机并不是已经基本上可以进入设计定型阶段的空天飞机,而是一些专门设计的小型无人机。

这个小型载机平台只有二十多米长和六十多米宽,看上去就像是一架机翼特别长的客机。

机身的主要部分是容纳人员的乘员舱和控制中心,以及特意为载机平台准备的一个无人机维护车间,而在机身两边,则是两个无人机发射管。

这是特意为空天载机平台开发的新技术,可以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