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百亿大漏儿 (第1/2页)
百亿大漏儿
如果说,在邮票市场获利,图得是短期效益。
靠得是资金运作,靠得是炒作手段。
那么印石这种东西,图得就是长远之利。
靠得是远超他人的见识和文化情趣,以及耐得住寂寞的时间流逝。
这些宁卫民全都有,因此他才能鱼与熊掌兼得,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的好处都占着。
但这仍旧不能完全概述宁卫民这小子的福份。
因为还有一个靠眼力、靠学识、靠应变、靠聪慧、靠运气,来捡大漏儿的地方,任由他施展所长呢。
那就是“鬼市”。
也只有这个场所,才能真正体现出他与众不同的成色来。
证明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无论怎样,都能够发大财的人。
证明他就是当世的“捡漏之王”啊。
为什么这么说啊?
口气是不是忒大了啊?
难懂说这小子又捡着国宝了不成?
那倒不是,但棉裤套皮裤,必然有缘故,这么说自然就有这么说的道理。
那位马老师怎么样?业内名人,饱受推崇的大家吧?
他平生最佩服、最羡慕的“捡漏王”,不就是那位花五元买了一块“破布”,结果买到的是王羲之绢本《草书平安帖》,五十年后卖了整整三亿元的幸运儿吗?
三个亿啊!够份儿吧?
可问题是是死物就拘着数呢!
一般人捡漏,再怎么着,捡到的也都是死物,这也就到头了。
至今为止,恐怕还没有人敢说自己在“鬼市”或者是地摊儿上捡漏,能捡着价值一百个亿的呢。
嘿,可宁卫民,他还就做到了!
说起来这小子牛x的地方,就在于他捡的漏儿,不是死物而是个大活人啊!
能带给他的利益无可估量!
3月下旬的一天,宁卫民第一次去了玉渊潭公园门口的“鬼市”。
而他之所以会舍近求远,不再家门口就近。
完全是因为最近天天都去坛根儿底下的“鬼市”,那儿的东西已经看得差不多了,腻烦了。
这是他在“鬼市”上听别人聊天,偶尔得知的另一处“鬼市”。
据说也是1980年在民间自发形成的,一样是天儿蒙蒙黑五点左右开市,上班前散尽。
是京城西南边喜欢的人经常会逛逛的地方。
却没想到那个地方虽然不算难找。
可他到了之后,一件东西没买,就遭遇了突发事件。
当时是六点钟不到,天色大亮。
在玉渊潭公园门口大门往北一点的马路上,聚集了至少二三百人。
那场面是摩肩擦踵,人声喧腾。
正是开始热闹,即将达到交易高峰的时候。
按理说本应该还有一个半小时可逛的。
但是就在宁卫民兴致盎然地掺和进来,刚刚蹲下来,去看第二个摊儿上一个南瓜形状的茶壶之时,突然就发生了“抄市”。
只听不知是谁喊了惊天动地的一嗓子,“稽查组来了喽!”。
就这六个字,连“快跑”都不用说,就足以让整个自发形成的小市场产生如同地震一样的震撼。
轰然一声,就跟麻雀四散逃飞似的,市场随即就炸开了锅。
众多小贩连刚谈好的生意都不做了,夺回众多看客手里的东西,就手忙脚乱手脚麻利收拾自己的货物。
然后一窝蜂似的分南北两头撒丫子沿着马路牙子开跑。
他们的惊恐万状,当然也感染了一些没经历过这场面的买家。
于是许多买主儿也莫名其妙的心虚起来,跟着这些人逃离现场,作鸟兽散。
这样的混乱加重了恐慌,恐慌似的局势更加混乱。
反而无意中造成了鱼目混珠,给小贩们提供了一定的掩护。
以至于南北包抄,同时卷过来的十几个带红箍的人,“包饺子”的阵容威力大减,造成了大量的漏网之鱼。
不过话说回来,毕竟这是经过策划的有目标的专项打击。
谁都没想到稽查组都为了抄市,竟然都不惜牺牲了个人的休息时间,提前上班了。
所以突袭效果还是有的,终归不会是无用之功,总有那么一些倒霉蛋儿会撞在枪口上的。
比如初来乍到的,头一次来这儿做生意的,听见警示后,还得反应一阵才知道跑。
比如在小市场中间摆摊的,得到警示最晚的人。
那是完全来不及反应的,看见别人跑了才知道要倒霉。
还有那些带来的东西忒多,又掺杂了大件儿,不便于收拾立马就能走人的主儿。
这些人全都被逮了个正着,家当尽没啊。
至于宁卫民,他在坛根儿“鬼市”见过这样的阵仗已经有好几次了,算是有经验的。
那自然就成了市场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