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 (第4/4页)

加入书签

大楚铸制的铜制钱,标准也是一千钱值一缗用铜六斤四两。

两斤半粗铁,用胆水炼铜法能得一斤铜料,怎么算都是一桩极合算的买卖。

渠阳新设的这个冶所,一年就为制置府贡献四万缗钱的收入。

渠阳乃是新置县,沿渠水上游收编生番为户,截止到去年底才有民户两万余口,耕种田地十六余万亩,每年所能征得的田税折合钱粮也仅有四万缗左右。

当然,对铁料的消耗也是极大。

韩谦并不会对胆水炼铜法进行保密,毕竟叙州目前仅发现了一处胆水,要是在其他地方能发现更多的胆水或其他类似胆水的含铜化合物溶液资源,此法推广出去则利于生产更多的铜料。

一方面江淮地区的商贸规模想要进一步扩大,生产更多的铜铸造铜制钱,以及推广金银等贵金属在商货交易中的使用,都能扩大民间的货币供给,另一方面此法推广开来,会直接扩大对铁料的需求,最终受益的还是棠邑日益发展的冶铁业。

虽然上千斤万的铁料及铁制品供给内部,各种榷税、市泊税及过税定得较低,但如此巨大的规模,去年还是为制置府贡献十数万缗的岁入。

除开布铁之外,婺川井盐年产量稳定在十二万石,则也给制置府提供近三十万缗钱的收入。

很可惜婺川井盐的产量很难再继续扩大,要不然收入至少还要增加一大截。

淮西诸州县目前上百万人丁,每年食盐消耗也在十万石以上,目前只能从盐铁转运使司购买,然后每石加上一缗的榷税转售各县的盐商,每年要白白被盐铁转运使司吃掉十数万缗钱的盐利。

朝廷派陈景舟使蜀,韩谦写了一封信给陈景舟,希望他到蜀都后能代表棠邑,跟王邕谈成一项协议,即蜀国每年所承诺的岁贡由棠邑承担,但蜀国需要将能生产井盐、位于渝州最南部的盐田埠割让出来,并入婺川县。

这事要是能谈成,棠邑每年所能生产的井盐,便有可能提高到三十万石左右,扣除岁贡部分,棠邑每年还能多得十数二十万缗钱的盐利。

还有一项棠邑所极力推广的就是煤矿开采,目前叙州及淮西诸县,每年开采煤炭五十余万担,但仅能供给叙州及淮西诸县内部耗用,在韩谦看来还远远不够。

五尖山煤矿正大力开发之中,预计秋后投产,前两年的产出,就能叫棠邑的煤炭产量增涨一倍,便能供应京畿等地。

虽然煤利可能还不及造船,但煤铁的大规模使用,是生产力快速提高的基础。

也恰恰是从布铁煤盐等初级工业品的各种榷税、市泊税收入,能达到如此规模,韩谦去年初才决定,将田税收入都留归州县地方支用。

这与寿州军统治淮西,拼命压榨地方,区别太大了。

这也同时决定了棠邑在维持强势的军事实力及威慑之余,也要与各方势力保持好脆弱却不能随意断裂开的联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