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 (第2/3页)
有私心的。
巢州在整个淮西的重要性,要比滁州高多了。
除了地形上,滁州更容易受到金陵及淮东兵马的进攻外,滁州境内就剩几座空城,民户都被韩谦驱赶到滁河以南,大片的田地荒芜,无人耕种,暂时也不可能迁徙民户过去。
巢州就不一样了。
即便巢湖两畔皆成战区,也没有多少民户,但巢州以北,沿南淝水河往西、沿北野河往北的广阔地域,皆是寿州军控制的腹地,还有逾二十万人丁在这些地方栖息繁衍。
现在这种状况,文瑞临当然也不会去戳徐明珍的伤疤,当时陛下也必然能窥破徐明珍的小心机,因此他此时也不会想着指出徐嗣昭延误战机的责任,关键还是后续的仗要怎么打。
又过了半晌,徐明珍才缓缓转过身,看着文瑞临,问道:“文先生,你以为韩谦这厮亲自率部夺下安丰寨,到底想干什么?”
除了文瑞临随徐晋率巢州援兵出发时,内线传来的消息已经确认韩谦与王文谦之女都没有在历阳举行的大婚上出现外,韩谦此时已经在安丰寨树起他棠邑行营都总管、黔阳侯、兵部侍郎的大旗来。
文瑞临作为为数不多、受汴京指派到淮西任事的官员,品秩不高,但地位却颇为特殊,徐明珍身为霍国公、寿州节度使,看到文瑞临也是以先生相称。
文瑞临拱了拱手,说及他这一路所得知的最新情况以及几次与温博快马交换的意见:
“韩谦据安丰寨,便遣大批斥候沿南淝水河谷进入淮阳山中,而十二日夜,孔熙荣所部主力也从五尖山跳出,冒着大雪进入安丰寨与韩谦会合。就短期而言,棠邑兵拙于兵力之不足,应该是要放弃前期经营近一年的五尖山,甚至都不考虑这边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有撤往五尖山的可能,可见他们对淮阳山所谋甚深……”
“……”徐明珍长吐一口气,他们最初是没能判断出韩谦的意图,但都过去四五天了,眼睁睁的看着不断有棠邑兵沿南淝水河谷进入淮阳山中,他还猜不出来,那也是太蠢了。
何况他们这几天就在皋城,距离安丰寨仅有咫尺之遥,看到棠邑兵这几天已经分批将安丰寨投降的近两万军民,送到西南三十里外的沈家集。
那里是南淝水流出淮阳山东北坡外围主山乌金岭的河谷隘口。
虽说那里的地形也谈不上特别险要,但数千精壮已经被征用起来,在棠邑兵上千精锐的监管下,正冒雪在河谷之中修筑栅墙等防御工事。
“杨元溥与杨元演谋逆之时,韩谦在溧水据茅山,以壮赤山军,曾声称以山为城,这次他也是要在淮阳山重演茅山之事?”一名中年文士站在徐明珍的身侧,看向文瑞临问道。
文瑞临认得这人是寿州节度使府的掌书记许寅,也是巢州援兵所驻许家集寨许氏的家主,许氏则是淮西的本土宗豪世家。
许寅曾在枢密院任郎中,随安宁宫渡江北撤后得以重任,
牛耕儒、温暮桥等人随徐后迁往汴京,许寅可以说是留在徐明珍身边最为重要的谋臣之一。
很显然他最初也并没有猜测到棠邑兵发动这次突袭的根本意图。
说到以山为城,文瑞临最初担心韩谦会重点经营五尖山,然后以五尖山为基地,不断劫掠、进袭巢濠两州的腹地,消耗、打击寿州军的实力。
因此他前期也是力主寿州军在五尖山的西侧、北侧大规模的修建屯寨。
不过,在孔熙荣率部驻扎五尖山期间,虽然也不断杀出五尖山,但韩谦一直源源不断的将五尖山里的上万山民,迁往历阳、亭山、武寿等地安置。
现在想想,五尖山看似南北绵延有近两百里,但南北段之间有磨盘谷这个断裂带,目前已经被他们以优势兵马切断。
而仅以南段来说,五尖山峰岭从西南往东北方向绵延百里,但东西间的纵深仅有三十里,主峰不过四十余丈,峰岭间有太多能进出五尖山的通道。
他们也只等着外围的屯寨防御体系建成,就将分批派小股兵马进山清剿。
这跟当时的茅山还不一样。
金陵事变初期,安宁宫与楚州军对峙,一时无暇南顾,才叫韩谦在山体更为狭小的茅山获得喘息的机会。
不过,在赤山军稍成规模之后,韩谦还是迅速率领赤山军往南转移,进抵到界岭山与浮玉山之间的安吉、广德等县扎根。
这主要还是因为茅山也太小了。
淮阳山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算光邓等州交界的桐柏山,从礼山县所属的九里关往东,淮阳山便有五百余里绵延,山势之险,远非五尖山能比。
而仅仅沿南淝水河谷进山,深入百余里外抵达高逾五六百丈、淮阳山东段主峰白马尖,才是淮西霍州与荆襄随州的分界。
更为关键的一点,五尖山南段之内栖息繁衍或躲避战乱迁入其中的山民逃户,仅万余人,但淮阳山西北坡山麓之中,近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民户为避战乱逃入其中生养子嗣扎根下来。
这些山民农户,据山中的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