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制造天空中最亮的星 (第2/3页)
属航空集团和航天局,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则拥有‘非紧急状态’的完全使用权,同时,每一次使用也需要做报告并接受监督。
在审批通过以后,高功率z波发生卫星就可以进入建造阶段。
其实建造所需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并没有直接的技术难关,z波卫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大功率装置的建造,一个月时间也足够了。
这个项目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能源供给端,也就是光能接收转化器的制造上。
用在汽车上的光能接收转化器,已经被证明可以使用,汽车行驶超过一万公里,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但是,安装在民用汽车上,和安装在太空卫星上,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散热问题。
散热,是个大问题。
无限动力汽车上的光能接收转化器,可以说就是一个‘电能匣’,是封闭式的设计,开启依旧就能够源源不断供给稳定的电能。
电能匣的设计上不存在问题,因为内部的电能转化率非常高,哪怕只依靠自然散热,内部最高温度也致能达到四百摄氏度,根本无法对接触的到的压缩材料造成任何影响,同时,电能匣内部还设计了冷却装置,也就直接解决了散热问题。
如果是放在太空中就不一样了,太空中的空气密度非常低,自然散热速度也就非常的慢。
同时,因为无法供给相关的材料,而制造后服役时间很长,最低预计超过五年以上,太空中的光能接收转化器,无法使用大部分冷却设计。
那么,怎么解决冷却问题呢?
这个问题甚至难住了赵奕,但他还是想出了最简单的解决方案--
开放式设计!
如果把电能匣的外皮去掉,就不会把热量封闭住,可以源源不断的自然进行散热。
哪怕最高温度超过一千度,也不会影响到压缩单晶硅薄片,也就不会影响到电能的传递。
所以冷却问题只需要考虑电路接点就可以了。
如果设计的冷却装置,只需要冷却压缩材料制造的电路接触点,因为覆盖的面积非常小,用冷却液直接包裹住都可以,配合其他长期的设计,就可以直接解决问题。
赵奕把解决方案提交给了制造部门,就开始等待论证结果。
然后,他被邀请去开会了。
光能接收转化器的开放式设计是没问题的,最多就是影响到电能转化效率,比如原本的转化率超过百分之七十,开放式设计后,转化率会迅速降低到五成左右。
那么加大光能传输总量,就可以直接解决问题。
但是,开放式设计有一个巨大问题,就是外在可以看到传输过来的光,因为设计距离地面只有六百公里,很可能会直接被肉眼捕捉到。
这次冷却设计相关的技术会议,就在航天局内部进行。
赵奕带着两个主管的公司人员,一起参加了的会议,并说明了论证结果,“白天很难看到。”
“如果到了晚上,天气晴朗的时候,就能看到,亮度——”
他犹豫了一下,做了个形容,“就像是天空上多出个亮度很高的星星。亮度大概比最近的天狼星和大角星高一些。”
好多人都会讨论夜空中最亮的星星,还有一首歌曲,也叫做‘天空中最亮的星’。
实际上,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并不是固定的某颗星星,是会随着时间变化的。
有的阶段会是天狼星,有的阶段会是大角星,有时候则是织女一、五车二、启明星等。
在四月份左右的时间,天狼星、大角星不分伯仲,展出出来的亮度是差不多的。
赵奕说比‘现阶段天狼星、大角星亮一些’,也就表示会成为‘天空中最亮的星星’。
当然,肯定不是星星。
赵奕的说法让会场不少人陷入了纠结,高功率z波卫星的制造发射,已经被高层会议决定下来。
现在的设计则会让天空中,多出一颗最亮的星星。
这怎么办?
如果推翻‘开放式’设计方案,其他方案肯定会让制造费用大大增加,同时,他们似乎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推翻已经做好的设计。
最终会议还是没有商讨出结果,然后就推给了上级部门敲定。
赵奕在首都待了有一个星期时间,上级部门还是做出了决定--
通过!
据说有高层领导知道以后,直接说道,“天空上多一颗星星,就多出一颗吧,似乎也是挺好的,能让夜空变得更加美好!”
也对!
好多人仔细想想,确实就是这个道理。
在做出了决定以后,高功率z波卫星的制造就开始了。
同时,光能接收转化装置也进入了制造阶段,大量的单晶硅薄片,早就已经生产好,并运送到了指定的组装工厂。
赵奕直接去了组装工厂,眼看着一片片单晶硅薄片,被嵌入到由压缩镍铁合金制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