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6章:这下连续达到两个成就啦!(6K) (第2/4页)

加入书签

数则是屈指可数,一般还都是意外之下发生,打完了双方高层一统计发现都很惨。

之所以会说惨,主要是谁也看不太清楚,袍泽发生了互相残杀,有太多人冤死了。

“上军将,我等驻留原地,昂或继续追击?”赵武想找中行吴挺容易,奔着旌旗的方向过来就是。

中行吴本意上是想起码收拢部队再休整一下,嘴上却说:“我欲率部追击。上军佐有何高见?”

楚军干出了夜奔的行为,滞留在后面的部队看样子都是杂兵,晚上看不出成份,到了白天还不接着追着欺负弱小就是傻了。

赵武说道:“不若我率军追击,上军将稍作留此,收拢各部,亦禀告元戎此地之事?”

中行吴眯起眼睛看着赵武,十分讶异赵武哪来的勇气说那些话,还特么想占自己的便宜?

“我家之兵未有遣出,荀氏……”赵武被看得有点心虚。

昨天夜里,上军的前锋是荀氏(中行氏)的部队,赵氏和其余各家都落在了后面。

现在赵氏和其余各家还保持建制,倒是荀氏(中行氏)的部队散得到处都是。

所以,赵武觉得自己的提议没什么毛病呀?

中行吴是上军的“将”对不对?打从事实上能指挥整个上军,鉴于规则不夺赵武的赵氏兵权,带上各家凑起来的那个“师”继续追击不行啊!?

胆子不大的赵武,他在职位上也没有中行吴高,从心地向中行吴道歉,目送中行吴带着三个自家的“旅”,赵武以及赵氏的两个“师”,少不了各家凑起来的那个“师”继续追击楚军。

留在原地四散的一个“师”又两个“旅”的荀氏(中行氏)部队?当然是由中行吴的家臣去收拢,再赶紧跟大部队会合。

在后面赶路的吕武先后接到来自中行吴的汇报。

上军昨夜在“湫”跟楚军遭遇,追到樠木山再次碰上数量约在三万左右的楚军。

楚军在北上时,他们停在樠木山那边驻扎过,离开时并没有完全捣毁营寨。

他们在“郜”打不过晋军连夜撤离,来到樠木山重新驻扎进营盘,没来得及喘口气晋军给特么追上来了。

“楚军残部驻于樠木山,未见楚君大纛。”吕武琢磨着也是,楚君熊招见事不可为肯定会先跑回都城的。

回到“郢”的楚君熊招是想龟缩起来,还是玩命发出命令征召各地的贵族,政治意义跟在荒郊野外发布指令是不一样的。

极少提意见的魏绛说道:“我或可走‘郊郢’绕至‘薳澨’?”

樠木山那边是楚军的残兵败将,哪怕部队的建制保持完整,士气方面肯定很低迷,进而各种担惊受怕。

晋国的上军已经在尝试攻打樠木山的楚军,并且那边的楚军只有三万左右,中军、下军和新军没必要再去凑热闹吧?

还有一点,吕武不是要兵逼“郢”且要饮马大江吗?赶紧地把事情办了,再兵锋一转从“薳澨”的方向逼近樠木山,与上军形成夹击攻势解决那三万左右的楚军,然后就能快快乐乐撤军归国啦。

那个“薳澨”就是薳氏的封地,整片地方的占地非常大,几乎快有一个曹国的一半大小了。

尤其是薳氏的“薳澨”大概十之三四左右是云梦泽的一部分。

别以为没有人烟的云梦泽就没什么出产,各种水产品富足到惊人的程度,再来就是能够猎杀鳄鱼、犀牛,获得制作甲胄的材料,并且不要忘记云梦泽很盛产芦苇的。

当然,芦苇来当箭杆的材料什么的,没得选才会将就着用一用,有得选哪个正经人会拿芦苇来当箭杆嘛!

芦苇不是作为箭杆的绝佳材料,目前也没技术用来制作成为饮料,拿来制作芦笛就让楚人很喜欢,最为有价值的则是编制“苇席”用作铺炕和用来盖房子。

不要小看“苇席”,南方各家各户都会用到这个玩意,生产的成本不大,销路却是极广,很能发财的!

薳氏的总体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十就是贩售“苇席”得来。能占整个家族百分之十的财政收入,可以想象生意做得多大了。

吕武不喜欢魏绛,却不会连正确的建议都排斥。

再则,吕武本来就是想那么干的。

他们当然不能闷头赶路,怎么都要派人去知会中行吴,抵达“郊郢”时阴氏出了一个“师”,再让列国联军配合攻打“郊郢”,其余的军队则是马不停蹄往“郢”赶了。

这个“郊郢”是个什么成份?看名字也知道跟楚国曾经的都城有关,也就是“郜”以前作为楚国的都城,现在叫“郊郢”的地方则是管辖区的一部分,等楚国迁都变成地方一个行政区。

诸夏这边最爱搬家的是许国,大国中最爱迁都的则是楚国了,能看到楚国的很多地方都有一个“郊郢”,基本也就能够知道某地曾经是楚国的都城。

目前“郊郢”是薳氏的地盘,晋军从一些俘虏的口中问出一部分的败军逃入“郊郢”。

阴氏只是出动一个“师”的兵力,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