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泰山五贼(二) (第1/4页)
三个月前,由于‘虎威将军、颍川都尉周虎’的威胁,济阴、东平、任城、济北等四支叛军逃入泰山郡,很快就在数百里泰山群山中立足,并且与泰山郡当地叛军,一支被称作‘钜平贼’的山寇联合,这即构成了今日泰山贼——或者说泰山义师的雏形。
当时的泰山义师,内忧外患重重。
于外,当时有薛敖、周虎驻军在泰山西侧的卢城,东边山东一带则驻军有章靖,这一左一右,一西一东,可谓是将泰山义师死死按在了泰山群山之中。
而于内,那时的泰山义师内部亦不团结。
周岱、朱武、丁满三人倒还好,毕竟周岱与朱武以往关系就不错,而丁满的话,他因为自身势力弱小,因此早早就倒向了周岱,但‘五天王’当中的另外二人,即前济北叛军、蛇丘贼首领王鹏,以及前泰郡叛军、钜平贼首领陶绣,他们对周岱、朱武、丁满三人都不是那么信任了。
先说陶绣,他是‘原泰山贼’的首领,当然,这个‘原泰山贼’,也并非是曾经是被关朔、陈勖等人传颂的那一批注重义气的泰山贼,陶绣的人马是‘后来的’,说白了就是一群借前泰山贼的名气而发家的山寇。
过去周岱、朱武、丁满、王鹏几人还未投奔泰山时,陶绣堪称是泰山一带的山大王,境遇相当于‘统一应山十余寨’时期的杨通,手底下也有数千贼众,虽然被陈太师所率晋军与江东义师的山东战役吓得不敢冒头,好在陈太师当时忙着追击江东义师,也没闲工夫在泰山群山中大海捞针似的围剿他们,因此陶绣的日子倒也算过地不错。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周岱、朱武、丁满、王鹏等人便被迫相继投奔了泰山,甚至还引来了周虎、薛敖、章靖三位陈门五虎级的晋将,一下子就将泰山推到了风口浪尖。
而相比较陶绣的‘本地势力’,北天王王鹏也是‘外来的’,但他与周岱、丁满、朱武三人却又不熟。
就在这彼此互不信任、互不熟悉的情况下,周岱身边的心腹亲信、化名张义的张翟,提出了‘五人相尊’的建议,说白了就是让周岱、朱武、丁满、王鹏、陶绣五人歃血为盟,结为义兄弟,成为泰山义师共同的五位首领,大抵上地位不相上下。
这个建议,立刻就取得了周岱的支持,因为张翟许诺他可以当上‘大首领’,变相收服王鹏、陶绣两股势力,周岱又岂会拒绝?
而继周岱之后,朱武也同意了——当时着眼于大局的他,认为众人必须联合一致,才能抵抗陈门五虎的围剿。
在周岱、朱武二人相继同意的情况下,‘三人联盟’中势力最弱的丁满,自然也就顺势答应了。
而另外一边,王鹏、陶绣二人亦相继被张翟说服。
毕竟如张翟所言,他们五人歃血为盟之后,基本上是平起平坐,哪怕是作为‘大首领’的周岱,也无权命令、强迫其他四位兄弟去做什么,只能通过协商的方式。
至于为何是周岱成为大首领,原因很简单,因为周岱、朱武、丁满的‘三人联合’实力更强——在朱武不出面与周岱争夺的情况下,周岱自然顺利就成为了泰山义师的大首领。
至此,张翟促成了泰山义师内部的联合。
至于后来的‘五天王’,那纯粹就是他看热闹不怕事大,希望这伙泰山贼能愈发引起晋国朝廷的注意罢了。
如何引起晋国朝廷的高度重视呢?
造反!称王!
于是乎,张翟在歃血为盟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五人相王’的建议,而他这个建议,也取得了周岱、朱武、丁满、王鹏四人的普遍支持,唯独陶绣有点担惊受怕。
当时,王鹏最支持这件事,而陶绣则表示反对。
陶绣当时担忧地说道:“我五人称王,必定遭到朝廷的记恨。”
对此王鹏不屑一顾,冷笑道:“难道我等现如今就没有遭到朝廷的记恨么?反正已经被朝廷视为了眼中钉,倒不如豁出一切,轰轰烈烈地大闹一场。”
他的话,很快就得到了朱武的支持,朱武支持王鹏道:“泰山,已是我等最后的立足之地,我等已退无可退,既朝廷注定不会宽恕我等,那不如就像王兄所言,轰轰烈烈地大闹一场。”
随着周岱、丁满亦相继表示支持,陶绣亦无能为力,只能点头答应。
于是,五人在泰山的高峰祭奠天地,歃血为盟,相互尊为天王,以‘顺应天时’名义,正式打出了‘泰山义师’的旗号,彻彻底底地与晋国宣了战。
此时的泰山义师,内部基本上已经被张翟整合,剩下的就只有外患,即卢城的薛敖,与山东的章靖——那时赵虞已率军回颍川了。
虎威将军、颍川都尉周虎率军离去,这对于泰山义师中绝大多数的人而言都是一件喜事,毕竟他们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但即便如此,泰山义师的东西两面,仍有章靖、薛敖二人虎视眈眈。
五天王当中,能有可以匹敌薛敖、章靖的人么?
事实上,‘泰山五天王’当中,还确实有两个比较能打的人,那就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