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648章 胸藏峰壑 (第1/2页)

加入书签

“哎哟!国公爷,您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儿您知会一声,解缙到您府上听候训示也就是了,哪敢劳动国公大驾。快快快,国公请坐,请上座,来人,快给国公上茶!”

解缙冲着殿里边侍候的小太监吩咐了一声,便很热情地请夏浔上座了,自己在他下坐下,笑吟吟地问道:“皇上交办的事情,国公可是已经理会出了眉目么?”

夏浔一本正经地道:“不错,我回去后认真想了一晚上,已经理出了一些眉目,特来与大学士商议一下。咳!我是这样想的,关于搜集、整理、编纂、誊抄、印刷……”

夏浔巴拉巴拉说了半天,小太监送茶上来他都没停口,好不容易说完了,又叮嘱道:“我还得再补允一点:建文朝这四年,皇上是不承认的,建文朝的四年,已然改为洪武三十二年直至三十五年,期间许多事情,史中不能有载,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补充太祖圣训时,有许多太祖对皇太孙说的话,编排出处时间时少不得要改成是对懿文太子说的,以免犯了皇上的忌讳。”

解缙听得目瞪口呆,听完了眨眨眼,茫然道:“国公说完了?”

“说完了!”

解缙吃吃地道:“这就是国公认真想了一晚,理会出来的东西么?”

夏浔说这番话,本来就是想试试解缙对圣意的理解是否如自己所想一样,一瞧他这副样子,心中已经有了谱,便微笑道:“自然不止,皇上既然下了旨,这《文华宝鉴》是一定要编撰的,有些事宜,我就得先说在头里,当然,大绅兄文坛领袖,已经编撰过多部典籍,这些方面应该想得到,只是杨某既然总领此事,不能不提一下。”

解缙松了口气,笑道:“我就说呢,圣上宏恩,这是以东宫相托呢,何等器重,国公怎么可能不明白呢,那这事儿,国公打算怎么办?”

夏浔此时已经完全了解,自己所想果然无误,原来朱棣是想要自己牵头请立太子,想想昨曰谨身殿里,朱棣那满怀殷切的一眼,结果满堂皆醒我独醉,就他一个人没听明白,不禁暗自汗了一把。

夏浔定了定神,便依着解缙的口风,顺势说道:“此事无须计较,正大光明之事,瞒不得人,也不需要瞒。大皇子立为国之储君,已是大势所趋,我等所为,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只消堂堂正正地提出来就是了。我只是奇怪,前番皇上北巡,以大皇子监国,这不是很明显要立大皇子为储君的讯号么,难道朝中无人倡议立储?怎么还需皇上亲自安排?”

解缙叹了口气道:“怎么没有,可二皇子那里,也着实地网罗了不少文武大臣呐。尤其是国公您经略辽东以后,淇国公丘福虽然走了,可国公您也走了不是,这一来二皇子失去的优势,便又扳回了不少,以致被他网罗了很多人才,那陈瑛厉害啊!有些官员手里被人揪着小辫子,怎能不看二皇子脸色行事?

可是国公经略辽东,出不得岔子,一旦国公那儿出了什么差迟,必然对大皇子的处境不利。再者,国公经略辽东,那是关乎我大明千秋万代的大事,纵然国公您愿意在这个时候回来,大皇子也是不肯的,他哪舍得这千秋功业因他而废呢?”

夏浔点了点头,有点明白了:“这么说,皇上给出了立储的意思,也有官员依着上意请立储君了,却因二皇子那边的人强烈反对,而致再度搁下?”

解缙苦笑道:“他们倒不是反对立储,只是反对立大皇子而已。皇上刚刚北巡,民间便有传言,说皇上北巡,自然由大皇子监国,言外之意,只是储君未立,依着长幼顺序,叫大皇子监国,模糊了皇上立储之意,消抵了皇上欲立大皇子为储君的心意。

等皇上回来之后,二皇子竟然抢先动,率先授意一些官员向皇上进言,请求皇上议立储君,这储君自然是二皇子了,我们先失一着,便陷了被动,双方据理力争,相持不下,二皇子仗着当年靖难有功,多次救陛下于危难之中,皇上当年感动之下,也曾透露过……,多次入宫向皇上哭诉委屈,哭得皇上心软,这事儿就又搁下了。”

夏浔点了点头,脸色凝重起来。

解缙见了,忙宽慰道:“国公倒也不必过于忧心,如今皇上请国公、国师和我这位内阁辅联名倡议,说明皇上再三权衡之下,还是要立大皇子为储君的,剩下的,就看咱们这戏怎么唱了,要是咱们倡议一次,再被他们搅了混水,皇上的脸面可就真的难看了。”

夏浔蹙眉道:“他们那边,都有哪些官员?”

解缙想了想,便说出一些官员名字来,夏浔听那些官员职位俱都不低,其中还有六部的尚书,当朝一品,不由吃惊道:“我离开南京这一两年功夫,二皇子的势力已经展得这么大了么?”

解缙叹道:“没办法,大皇子做事过于拘谨,许多手段不屑去用,也不能去用,哪怕我们劝说殿下做大事不拘小节,他也不肯。二皇子能网罗这么多人,有的是利诱,有的则是威逼了,在朝为官多年的,谁能没点事情,那陈瑛就像长了一只狗鼻子,有点什么味道他都嗅得出来,抓住了你的把柄,怕你不为二皇子所用?

这些人位高权重,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