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五章 该放手就得放手 (第1/2页)

加入书签

冯啸辰从张鲁彬的语调中已经听出了他内心的彷徨,于是平静地说道:“张总工,你觉得,p15还有希望吗?”

“如果民航……”张鲁彬说了几个字,便说不下去了。

冯啸辰没有绕弯子,而是直截了当地说道:“事实上,您心里也非常清楚。即便是民航愿意接受p15,p15也不会有前途。民航一年的订货也就是两三架,即便是考虑到国家经济水平提高,未来对飞机的需求量增大,在未来十年中,民航能够采购的飞机也不会超过50架。仅仅凭着50架飞机的订单,你们能做到什么程度?”

“如果有50架,那我们完全可以活下来了。”张鲁彬说道。他可真没有冯啸辰那么乐观,以他的计算,民航部门未来10年能够采购20架飞机,都已经是很不错了,有20架飞机的订单,足够浦飞维持住现有的生产了。

冯啸辰毫不留情地质问道:“张总工,我们造p15的目的,就是为了活下来吗?美国有波音、麦道,欧洲有空中客车,这些公司每年的产量都是几百架,我们以每年一两架的规模去制造,能积累下多少技术,又能够形成什么样的竞争优势,这样造上十年、二十年,一旦离开国家的保护,你们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与波音、空客一争高下吗?”

“这……”张鲁彬语塞了,冯啸辰的这些问题,还真是他无法回答的。

“小冯,话不能这样说……”薛暮苍看张鲁彬有些窘迫,赶紧出言打圆场。

“小薛,我倒觉得,小冯说的有道理。”孟凡泽在旁边缓缓地说道,“要说起来,我也不是第一次听小冯提到这个观念了,最早我和他讨论mt25矿用挖掘机的时候,他就说过类似的话。我们这些人,喜欢算政治账,觉得能够造出一个产品就是胜利。小冯和咱们都不一样,他算的是经济账,是国际竞争的账,在他看来,如果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这个产品就是失败的。”

“没错,我就是这个观点。”冯啸辰道,“如果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搞出来的产品,必须靠国家的保护才能生存下来,只要失去保护,就会被外国产品打得落花流水,那这样的产品对于我们又有什么价值呢?”

薛暮苍反驳道:“小冯,你不能这样说,我们本来就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比国外落后一些是必然的。如果不如国外的水平高,就不该发展,那咱们还要自己搞重大装备干什么?”

冯啸辰道:“咱们搞重大装备,从一开始就是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去搞的。在初期,咱们可以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一些保护,甚至采取一些手段从国外获得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咱们自己产品的技术含量。但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将来我们的产品能够走向国际市场,而不是把一个产品永远地保护下去。”

“那你怎么知道张总工他们的p15就不能逐渐完善,最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呢?”薛暮苍抬杠道。冯啸辰说的这些道理,薛暮苍既支持又反对,他也说不出到底什么地方不对,但就是有些难以接受。

其实,又何止是薛暮苍一个人,那个年代里的许多干部都有类似的困惑。多少年来,大家就习惯于自力更生,总觉得什么东西只有自己能够造出来,才是最踏实的。可打开国门之后,却发现自己这么多年引以为豪的东西与国外的先进产品相比,简直是不堪入目。照着这样的道路走下去,自己只会被别人越甩越远,根本谈不上有追上别人的希望。

在这段时间里,对中国的未来抱着失望情绪的人可不是少数,当然,更多的人心里是憋着一股气,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再加上十倍、百倍的汗水,最终实现飞跃。

冯啸辰理解他们这些人的心态,他比其他人更乐观的一点,在于他是一名穿越者,他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中国工业全面振兴的时代。也正因为此,他比孟凡泽、薛暮苍等人有更多的耐心。30年时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也许是过于漫长,但相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而言,不过是白驹过隙而已。

“我相信中国总有一天会有自己的大飞机,而且能与波音、空客一决高低。不过,这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能够做到的事情。道理很简单,咱们国家没钱,咱们也没有足够的工业基础。”冯啸辰看着张鲁彬,认真地说道。

冯啸辰这话,并不是凭空说的。在真实的历史中,欧盟几乎是倾整个欧洲之力,才发展起了空中客车。空中客车公司在最初的十年中,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全靠欧盟的补贴生存,差一点就把整个欧盟都拖垮了。财大气粗的欧盟尚且如此,以当年中国的实力,能有多少钱砸到大飞机这样一个无底洞里去?

张鲁彬坐在那里没动,但冯啸辰分明能够感觉得到,支撑他意志的那股力量突然间就消失了。他的身体瘫软下来,如果没有椅背靠着,他甚至可能会滑到地上去。他的眼睛里也失去了神采,像是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一般。

“冯处长说得对,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应当接受这个结果的。”张鲁彬喃喃地说道。

“接受什么结果?”薛暮苍问道。

张鲁彬抬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