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790章 该杀之人! (第4/5页)

加入书签

费了足足三日。

汴京城的诸多庙宇中,只有城内的一家小道观,还有城外的一家小道观和寺庙干干净净。

剩下的几乎都不干净,干什么的都有。

有暗中给人送子的、有放印子钱的、有贩卖人口的、有做皮肉生意的、有行骗的,还有一些是绿林草莽的落脚点,以及一些青皮混混的老巢。

查处出的钱财、田产、房产、铺面等加起来,数量不小。

之所以花费了三日,其中两日就是在清点他们的资产。

倒不是说他们的资产比大相国寺还多。

主要是杂、乱,另外还有一些官司,需要跟刑部和开封府核查。

寇季将一些差点清楚以后,如数奏到朝堂上。

百官们在得知了庙宇产业丰富、价值高昂,甚至还有一些稀世珍品藏在庙宇里以后,一个个惊叹不已。

张知白更是在朝堂上说出了辞仕以后,要去立一座庙宇当主事的讽刺话。

寇季将一些报到了朝堂上以后,汴京城查处庙宇的事情也算是落下了帷幕。

剩下的就是僧录司重新核查庙宇里的出家人,给他们发放度牒。

寇季并没有参与此事。

他什么身份?

大宋枢密使。

他出手清查汴京城内的庙宇,是因为汴京城内的庙宇后台都比较硬,需要一个更硬的人出面。

一些琐事,自然不需要他再出手。

不然他这个枢密使就掉价了。

僧录司的人在为汴京城剩下的那些出家人登记造册以后,道官之流,便消失的干干净净,潜藏在出家人中间的魑魅魍魉,也消失了。

汴京城内一切恢复如初。

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

但汴京城外,各种风暴正在层出不穷的涌现出来。

虽然同样用的是重兵压境、雷霆扫穴的法子,但是地方上清查庙宇的事情,远远没有汴京城办的顺利。

最先出问题的是开封府治下的祥符县。

祥符县内有一座大佛寺,里面供奉的是身高丈八的佛。

(古代有很多寺庙都叫大佛寺,里面供奉的基本上都是身高丈八的那位佛。)

知县的老母,是大佛寺最虔诚的香客。

祥符县县尉率领着兵马围堵大佛寺的时候,恰巧被知县的老母撞见。

知县的老母就挡下了县尉,以及县尉率领的县兵。

期间,有人派人去通知了知县。

知县到了以后跟县尉对持了起来。

最终县尉服软,率领着兵马撤回了驻扎的地方。

然后,大佛寺的出家人,一夜之间跑了个干干净净。

临走的时候不仅带走了寺里的金银细软,还一把火烧了佃户们快要收割的庄稼。

知县知道此事以后,意识到自己犯了错。

但却没有认罪。

而是高悬知县大印,带着妻儿老母、金银细软,以及三五个亲信,回乡去了。

此事奏报到了朝廷以后。

不少人夸其孝顺。

寇季却怒了。

垂拱殿上。

在百官们称赞祥符县知县的时候,寇季出班,掷地有声的奏道:“请斩祥符县知县闫仁义。”

百官们闻言,一片哗然。

有人当即就质疑道:“寇枢密,祥符县知县闫仁义,为母辞官,乃是纯孝之人,理应褒奖才对。”

百官们中间不少人点头表示赞同。

就连吕夷简也略微点了点头。

寇季见此,毫不客气的道:“孝在何处?知母错而不纠错,算什么孝?我朝有明文,父母犯罪,儿女纠错、顶罪,乃孝。

父母犯罪,知情不报者,非孝。

亲亲相隐,情有可原。

愚孝帮凶,其罪难恕。”

百官们闻言,齐齐皱眉。

寇季继续道:“他护着大佛寺的出家人,我可以当他是母命难违。可他在大佛寺恶人行凶以后,挂印而去,置那些贫寒百姓于不顾,我便容不下他。

他挂印而去,倒是洒脱。

可那些贫寒百姓失去了地里的收成,一年生计没了着落。

到时候卖儿卖女,啃树皮、吃观音土的时候,谁管?”

说到此处,寇季声音拔高了几分,“他乃是朝廷命官,吃的是朝廷配发的丰厚的俸禄。辞官返乡的时候,拿回去的金银细软,也是朝廷赐的。

朝廷养他,就是为了让他帮朝廷牧民。

如今他拿了朝廷的俸禄,却置治下百姓生死于不顾。

他就该杀。

他在犯错以后,没有想办法纠错,没有向朝廷禀明此事,反而挂印而去。

那就更该杀。

他是觉得朝廷命官的身份是儿戏?

还是觉得治下百姓的性命是儿戏?

若我大宋人人效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