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2章 分歧,明悟 (第4/4页)
阅卷阅到了一半,寇季皱起了眉头。
寇季拿起了自己手里的卷子,质问起了陈尧咨的兄长陈尧佐。
“陈礼部,你在阅卷的时候,是不是有失公允?”
陈尧佐正在闷头阅卷,猛然听到了寇季的话,赶忙抬头看了过来。
其他人也在闷头阅卷子,听到了寇季的话也同时抬起了头。
陈尧佐放下了手里的卷子,对寇季略微拱了拱手,“寇枢密这话是什么意思?”
寇季扬起了手里的卷子,沉声道:“韩琦、欧阳修等人的提出牧民之策,以富民为主。你全部给打了叉,难道不是有失公允?”
陈尧佐略微皱起了眉头,沉声道:“牧民之策,当然是以德行为主。若是一味的追求利益,最终只会多出一群嗜血的豺狼,而不是一群修德修行的百姓。”
新任户部尚书章得象听到了陈尧佐的话,赞同的点点头。
吕夷简三人抚摸着胡须盯着寇季,似乎打算看寇季如何应对。
寇季盯着陈尧佐道:“民以食为天,唯有吃饱了,才会有力气去修德行。若是吃不饱,都饿死了,要德行有何用?”
陈尧佐看着寇季道:“下官的意思,并不是说不让百姓吃饱。下官的意思是,牧民之策,应该以德为主,以富为辅。
德才是最关键的。
百姓们若是一味的只追求富贵,放弃了修德,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被金钱所吞噬。
为了钱财,他们可以出卖好友、出卖兄弟、出卖家人、出卖妻女,甚至出卖良心。
到时候,所有人眼里就只有钱,没有道德、没有仁义、没有忠孝。
没有道德、没有仁义、没有忠孝,那人还是人吗?
唯有修德行,百姓们才会有道德、有仁义、有忠孝。
如此才配称得上是人。
所以牧民之策,当以德为主。
韩琦、欧阳修、文彦博几人的文章中,通篇皆言富民之策,却无半点教化百姓尊重德行的策略。
他们提出的富民之法,倒是新奇。
下官仔细的推断了一下,却有可取之处。
但他们没有给出教化百姓德行的策略,下官只能给他们一个叉。”
吕夷简、王曾、张知白等人,听完了陈尧佐的话,一个个抚摸着胡须,频频点头,显然,他们十分赞同陈尧佐的说法。
他们认为,陈尧佐对欧阳修等人的评判十分的中肯。
古人知道道德、知仁义、知忠孝,所以古人重道德、重仁义、重忠孝。
但凡是有道德、有仁义、有忠孝的人,都会被所有人高看一眼,即便是他一贫如洗。
在科举制度没有推出以前,古人就是通过举孝廉选官的。
也正是因为古人重道德、重仁义、重忠孝,所以中华才有了礼仪之邦的美誉。
寇季通过陈尧佐的话,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自身的不足之处。
他一味的想着让大宋变强大,一味的想着让大宋变富庶,却没有想过让大宋百姓在礼仪道德方面,也跟着一起进步。
他觉得,一个富庶、强大的大宋,就应该四海无敌、万邦来朝。
但此刻听了陈尧佐的话,他才明白了一点。
真正的富庶、强大,并不仅仅是钱财和力量方面,还有精神方面。
唯有钱财、力量、精神三方面一起变强,大宋才算得上是一个健全的强大的大宋。
只注重一项,或者注重其中两项的话,即便大宋变强了,也是一个畸形强大的大宋。
一个畸形的大宋,是很难长久的存活下去的。
有可能因强而亡、也有可能被资本吞噬、更有可能穷穷苦苦的守着自己的仁义道德被人打死。
寇季既然有心打造一个强大的大宋,自然希望将它打造成一个真正强大的大宋,而不是一个畸形强大的大宋。
所以,钱财和力量提升的同时,精神方面也必须跟上。
寇季盯着陈尧佐道:“朝廷可以在富民的同时推行教化。”
陈尧佐点点头道:“以德为主,以富民为辅,大宋自然会变强。”
说到此处,陈尧佐看向了寇季道:“但他们的卷子里,并没有提到这一点,所以下官只能给他们打叉。”
寇季不再替欧阳修等人张目,反而缓缓点了点头。
然后,垂拱殿内所有人一脸愕然的盯着寇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