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六一章 徐图方为上策 (第2/3页)

加入书签

了蓟县给刘虞出谋。

但是幽州文武太废,军队斗志不高,之前做了许多谋划,一场像样的仗都没打起来就被王言喊话招降了。卢植身体本就不怎么好,因为幽州的事多操劳了一些,所以早死了一年。王言去的时候,卢植都被卢氏子弟带回范阳安葬了。

他们家当然也有很多田地,当然也有很多人做恶。卢植死了,只是土穴薄葬,棺木都没用,只一身单衣。至唐太宗时,还配享孔庙。

他的道德水准高,不代表家族子弟都高。而且另一方面来讲,董卓暗盗帝陵,这事儿可是传的很广,可能老曹的榜样就是董卓,且民间早有盗墓之事,卢植未必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当然这是实在的恶意揣测,或许卢植就是看明白了也未可知。

不管如何讲,人都死了,王言也没见着。对于卢氏的处理,他也没有特别指示,就是正常办。按照当地百姓、佃户、家奴的口碑裁量,有毛病的就劳役,一年冻饿而死,毛病轻的也劳逸,保证活着干上几年,没毛病的直接迁走,重新分地,老老实实的种地,再充当学堂高年级教师,既不能让他们的怨气影响幼苗,又不能浪费了有学问的人。

细算起来,虽然王大将军没有领兵打几回仗,但是在他的指挥下,光是现在幽、辽两地,被他弄死的豪族、富户、地主都有上万人了。乌桓、鲜卑、夫余、高句丽更不用说,一边打杀,一边蚕食,一将功成万骨枯,王霸基业枯的何止万骨……

这世界从不以人的意志转移,曹操仍旧如原本那般,大败黑山军,收拢诸多残兵壮大己身,同时暗戳戳的挖坟掘墓。因为他一直没有同袁绍闹僵,得冀州之后又去信联络,所以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算是有了自己的一个地盘。

没有按照原本的历史去公孙瓒手下做平原国相的刘备,依附于徐州陶谦,改变的走向肯定不会改回去,公孙瓒的白骨现在已经初步的挂了瓷,说什么都晚了。

刘备比较受陶谦重视,先前诸侯讨董,他也是见识到了刘关张三兄弟能耐的,又同刘备接触,观其言听其言,认为刘备乃世之英雄,必有大作为。

不过现在不是陶谦拍马屁拍脚后跟上,招来老曹兴兵打击的时候,他的身体虽然虚弱,但还没到不利索的地步,所以只是欣赏、倚重,还没送徐州。

刘备虽然迷茫,不知道哪里去,不知道如何起家。但对于陶谦的信重,他很高兴,所以给陶谦办事儿也比较用心。他三兄弟一起,领三千兵马,只几个月的时间,硬是清扫了一遍徐州,将一些大规模的反叛势力都打没了。并且自己收编了五千人马,驻扎小沛,每日领军锻炼两个时辰。

粮食损耗一部分有陶谦支应,毕竟刘备现在是他的手下,那些兵马也算是他的兵,加上刘备扫了一遍徐州,一定程度上,繁荣了徐州,给一些粮草也不计较。另一部分,则是有麋竺以及其他的几个徐州家族出钱供应。

陶谦身体不好,子嗣无能担当大任,掌控大局,刘备能文能武,现在徐州豪族已经开始下注了。就等着陶谦没了,换个老大上来,应付当今纷乱的天下。

都到这个时候了,王贼占幽、辽、草原,袁绍夺冀州,袁术霸淮南等等等等,都在各自经营地盘,都开始打仗了,再傻也明白形势。

所以豪族开始投资,一如兖州豪族迎曹操,江东豪族迎孙策,都是一样的道理,他们得找人出头。

麋氏在徐州那是有名的大族,麋竺看上了刘备,有他帮着联络融资,刘备起的挺快。

以前刘备并没有细致的思考过豪族的问题,当然他也并没有天真的以为他们老刘家就是老大,说啥都有人听,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不过他身在其中,并没有很认真的去审视大汉,审视豪族。

有过辽东的经历,明白了王大将军对豪族的态度,听过了王大将军各种杀千刀的话,他对豪族也有意见了。尤其他在徐州走了一遍,一路深入的了解了各家的操行,他才明白王言为什么手段那么酷烈,为什么要杀绝了他们,因为他们真的是祸害。

当然现在很多家族都在给他投资,他又感觉很爽,有一种平地起飞的快感,这感觉一度让他有几分迷失,这泼天的富贵终于也到咱老刘头上了啊。

可是细想一想,又挺难受。因为豪族是包着糖霜的毒药,享受了它的好处,自然也要承受由此而来的副作用。他现在一无所有,又不想跟王大将军手下造大汉的反,身无立锥之地,只能倚仗这些人的支持立足。若是发展起来,这些人一定掌控着他麾下的各个位置,如跗骨之蛆一般难以根除。

有秦以来,凡是有志向的皇帝,干的无非就是那么两件事。对外打击外族,对内镇压豪强、门阀、士大夫、地主。这两件事都取得成果,那就是明君,一件事取得成果,也能落个中兴之主。

因为这两件事,只要做好一件,就能缓解压力,拓展生存空间,缓和矛盾。不过做这两件事,遭罪的还是百姓。打仗要军费,地主反抗要鼓动百姓,要内生兵祸,怎么都不容易。

刘备暗暗警惕着,他在有意识的学着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