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43章 良禽 (第2/3页)

加入书签

万胜门,三碗壮行酒一饮而尽,先帝一身武艺,龙体强壮,比起俺老党来那身体还要强壮三分,竟尔暴病,世事实难预料,吴王大恸,欲立不世之功以告慰先帝,这个心思也是出于一片至孝……”

他说着,偷偷瞟了潘美一眼,虽然他的官儿比潘美高,而且甚得赵匡胤宠爱,可是军中比文官更讲究派系出身,认真论起来,潘美才是嫡系,他却是杂牌。

他本是晋朝军国重臣杜重威的侍从,杜重威被杀后流落中原,投入军伍,很快凭战功升为周朝的散指挥使,后又累功至铁骑都虞侯,赵匡胤得天下后,他又迁官至本军都校,领钦州刺史,慢慢的才官至中枢。

而潘美与赵匡胤,在赵匡胤未称帝前便交情深厚,而且拥立赵匡胤,他也是参与者之一,是大宋的开国功臣,有从龙之功,这几年战功赫赫,名声更是一时无两,论亲疏讲派系,他老党始终差着一截,如此大事,自然要看看他的心意。

潘美脸色微微一变,抬眼再看党进时,党进神色自若,似乎只是有感而发。

潘美低下头去,脸上阴晴不定。昔日,他是世宗柴荣部将,柴荣在,誓死保之,柴荣死,却效忠于篡位自立的赵匡胤,何也?纵不为天下苍生,但只为自己考虑,要保的也该是一位明主。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难道起兵杀了赵匡胤,扶保一个不谙世事的七岁幼儿?

赵匡胤若在,为他赴滔蹈火,潘美也不会皱一皱眉头,然而不管原因如何,赵官家毕竟已经大行了,在赵光义和赵德昭之间,该选择谁?赵光义纵然不堪,但是赵德昭文成武德,哪一方面能够服众?况且赵德昭不是赵匡胤,如今军心,比得了昔日陈桥大军么?

思忖半晌,潘美终于轻轻叹道:“先帝已去,唯留下一座偌大的江山让后人收拾。当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说起来……今上……,唉,转眼间,竟是十多年过去了,当日意气风发的少年,也已是两鬓苍苍了。”

他含糊地说着,仿佛在缅怀旧事,轻轻一叹,忽尔又向党进道:“天下……初承太平,人心思安……,先帝雄才大略,无人可及,太尉以为今上如何?”

党进略一沉吟,道:“今上治国秉政,除先帝外,恐亦不做第二人想……”

潘美轻轻颔首:“既如此,何虑汉国在今上手中,便不能灭?国丧期间,今上已下严旨,诸军原地驻扎,不得调动一兵一卒,违者已谋逆论。况且,粮草已然停了,只由地方供应每日所需,粮草不断,兵马不行,汉国虽弱,毕竟是一个国家,如何可以轻率发兵?”

他微微一顿,双眼微微眯了起来:“还有,虎捷右厢都指挥使杨光义是中军都虞候,他与今上交情最厚,太尉若要抗旨发兵,杨将军岂会没有异议?再有河东忻、代等州行营马步军都监郭进,本一地方诸侯,与太尉素无交往,太尉纵肯为完成先帝遗志而抗志,郭进这一路军是定然不肯相随的。

阎彦进那一路也是。呼延赞那一路……或无大碍,孙晏宣和齐延琛那两路军也只在两可之间,这还只是军中诸将,就是太尉本部兵马,一旦知晓此番北伐是抗旨而行,不但无功而且有过,必然军心涣散,莫道汉国易灭,到时候气势汹汹而去,一溃即败的,说不定反是我们。”

潘美冷静下来,仔细而客观地分析着,党进越听越寒,终于叹了口气,说道:“可……吴王那里怎么交待?”

吴王毕竟是先帝长子,皇家的事谁也不难以预料,天知道他有没有出头之日,无端得罪一个皇子,终究不是美事。

潘美沉默片刻,缓缓道:“可请出吴王,众将公议……,有所谓……法不责众。”

党进沉重地点了点头。

※※※※※※※※※※※※※※※※※※※※※※※※※杨浩已太太平平地到了绛县。

又是傍晚,王宝财和公孙庆坐在屋里,相对枯坐,久久无言,甚至有点欲哭无泪。

杨浩在造化镇第二天一早上路时,才突然指定了行进路线,他是当朝使相,要走哪条路公孙庆和王宝财自然无缘置喙,于是只得应命。中午到了一处小镇,杨浩见大家赶路辛苦,便命人取出在瓦坡集北时那位于圆员外送的美酒,请大家品尝。

亏得于管家十分警惕,命人先试了试那酒,竹韵姑娘的一根银簪探进去,马上就变成了黑色,唬得众人直叫万幸。惊怒交集的杨浩使人小心地撑开那柄伞,里边竟射出一蓬毒针,这一来杨浩可是草木皆兵了,一路行去,车子时常更换,每次乘坐都着亲信家人先仔细检查,食物只用自己厨子做的,绝不经过第三人之手。

对此,一开始公孙庆还带着调侃之意对王宝财说他官儿升了,也懂得惜命了,可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也不晓得杨浩在哪儿得罪了那么多人,这一路下去怪不得他小心,投毒的、行刺的、设伏的,层出不穷,杨浩的人一个没死,王宝财的手下却挂了不少。

你见过存心刺杀别人的人整天被人行刺,而那个他们准备行刺的人还活蹦乱跳地走在他们中间,受到他们保护的么?

“再也……不能这样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