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九十二章 千车连万户,一线贯九州(两章合一) (第2/3页)

加入书签

不知是谁带的头,哗啦啦跪地一片。

钱米寿此时就坐在这支取蜜队伍的头车里。

小孩放古代节日农忙假,特意跟来记账挣零花钱。

不挣怎办,钱让姐姐熊去了,也不说还。

一问姐姐讨要就遭埋怨:

谁让你开口就赏给国公府派来送信的小厮,我是借,你是赏。

弟啊,在外面装面子可以,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你管我要不着。

米寿只能吃下哑巴亏。

而且这次出来挣零花钱的,可不止是米寿。

二郎宋金宝他们跟着不同的队伍,也在外面挣钱。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米寿还给班里一位穷同窗介绍了工作,跟他关系挺好的。

那小伙十七岁了。

第一次与宋福生讲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临时工给同窗干干,宋福生都听愣了。

扯远了。

此时,米寿跳下车,被老乡们前呼后拥走进各家院落,拿本子开始记录。

装满多少五斤桶十斤二十斤桶了。

这一户人家,一共拉走多少斤蜂蜜。

到最后有的人家凑不上整斤的,米寿需要标注,然后按照整斤给人核算银钱。

“这五户算完了,二堂伯,装车。”

“好嘞!”

宋福寿放下老乡家的水舀子,嘴里嚼着蜂蜜块,开始带人手装车。

跟队伍来的宋富贵,更是一点大老爷的架子也没有,走街串巷,频频喊话,操心极了:

“老乡们,不着急,落不下任何一家。

倒是你们装桶的时候一定要加小心。

你们弄点儿蜂蜜不容易,那都是被蜂子蜇出来的辛苦钱。

好东西,咱们万万不要浪费,我们给你拉出去那都是银钱。”

村里正想代表村民们,向富贵他们一行人表示感谢。

宋富贵姿态摆得很正道:

“乡亲们,要说感谢,我们也该说声谢谢。

其实咱们属于是合作的关系。

感谢你们辛勤劳作,心眼很实在的取出最纯正的椴树蜜。

今年,是第一次向外运卖,咱不知晓会什么样。

如若,卖上得价,销量不错,县太爷要求我们了,明年务必还要给主动你们提价。

让老乡们再多挣一些,日子过的再再富足一些。

我们的目标和口号是,争取双赢!”

富贵挥舞着手,话落,九族随队来的汉子们就激烈鼓掌,必须搭台子捧场。

蜂农们不知晓这是啥意思,但也跟着一脸激动生疏的拍起了巴掌。

到了后来,竟越拍越来劲。

一张张黝黑粗糙的脸,从心里向外笑的甜蜜蜜,就像他们亲手制的那蜂蜜,眼里充满期盼。

他们都恨不得向买蜜的人,亲自推销:

外面的人,各城池的人,你们就放心吃吧。

刚才贵爷他们让将桶边的蜜刮掉,俺们都不刮掉的,就怕污了贵人们的嘴。

知县大人敢为俺们担保这是好东西向你们卖,俺们也敢用命担保,这真的是我们用心制出最好的蜜。

与此同时。

另一支由田喜发和四壮带领的队伍,也抵达指定地点。

俩人手中攥着镰刀,喘着粗气,能给这俩人累够呛,就可想而知辛苦。

身后的筐里,装满箭羽和佩剑。

俩人的脸上都被刮破了,一路在前头披荆斩棘,爬到了山坡。

“停,到啦,就是这里,一定是这里。”

这样的阳光,这样的雨露,这样的坡度,这样的地理环境。

缺一样不可。

必须是常年稳定在有二十年以上树林中,必须以椴树、柞树、核桃秋为影,树下还要有刺五加等掩护,如此完全契合的环境,才能长出存活的人参。

说话的是,家传采参技艺多年的总把头。

不止是这位。

在宋知县宋福生向全县人民发出召唤后。

可以说,此时田喜发和四壮身后,集结的是整个会宁县所有会采参的匠人。

这些人,才是长白山真正的主人。

他们常年以参为舞,对这座集天地精华的山,有发自内心的敬畏之情。

只看田喜发和四壮靠后了,总把头坐在地上歇足了劲儿,开始牵头带队。

第一样,跪地拜谢大山,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第二样,匠人们纷纷拿出家伙什,拴上有铜钱的红绳。

相传,人参有灵性,不拴就跑了。

将准备工作全部忙完,总把头郑重看一眼田喜发和四壮。

田喜发一点头,示意:开挖吧。

挖参人这才一字排开,身上带着剪子橛子等工具,呈现一支方队蹲地,有秩序的一点点寻找。

这些人,甭管以前是拉帮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