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行走的拖拉机(二合一) (第2/3页)
村民,四年来,村子的生活越来越好,黑白电视虽然没一家都有,但也不是啥稀罕物了,后来彩色电视出来的时候,有的村民直接入手,连一点犹豫都没有。
虽然生活水平好,小汽车买不起,但三蹦子卖得起,九十年代的三蹦子还是需要手摇发动,走到哪突突到哪。
村民口袋里有钱了,腰杆子也硬实了,还有人开始培育起丝瓜,如果让丝瓜长得又大又粗又长
沈老二和沈老三都在县里买了房子,一开始是因为距离厂子近,后来又是因为几个孩子上学方便,索性这会儿的房子又便宜,所以两家人商量一下,拍板定下。
沈君沈臣两个姐弟已经十三岁了,正在县初中念初一,小莹比他们小一岁,马上就要六年级期末考试,等到九月份就要去县初中去念书了,佳茵同样从一个五岁的小萝卜长成一个十岁小姑娘,挂在耳边的蝎尾辫变成束在脑后的一缕马尾。
十岁的沈佳茵小朋友皮肤白皙,鼻子秀气挺翘,一双惹人怜爱的圆眸,双唇肉乎乎,软嫩q弹,从以前周学永2,0慢慢进化成了苏黎缩小版。
虽然还没有彻底抽条,脸颊和下颚的地方还有一些婴儿肥,但精致的五官却和她母亲越来越像。
*
苏黎则是在市里买了房子,不是楼房,而是小别墅。
小别墅所在地正好靠近五四公园,跨过一个公园,就是昌医大,距离她之前实习的第一人民医院同样不远,走路上班,也就是二十几分钟,等到以后医院门口前面会修一个大转盘,到时候会更方便。
正因为苏黎知道以后的发展,才买下来的。
再过十年,这里的房子千金难求!
公园旁边的一大块区域,都是这样的独栋小别墅,街道安静宽阔,建筑不是当代风格,这些房子早在很久很久就已经建好。
有多久,苏黎也不清楚,但听公园里下棋的老大爷们说这些房子都是当时小日子人建造的,是准备给技术人员居住,后来战争走向不对了,他们就打算把这一片区域都炸掉的。
没想到败得太快,匆忙回国,留下了这一片地方,有些地方都没建好,再后来被一个商人买了去,取名台町。
苏黎想到十年后,这一片的经济是最繁华的,靠近客运站,火车站,图书馆,最大的自然公园,医院,酒店,学校等等,周围的很多建筑都被修整翻盖,楼房林立。
唯独台町这里,依旧保留着年代里的回忆,闹中取静,被后世的一些商家把房价炒到千万,不过能住在这里的人非富即贵,更是造成趋之若鹜,千金难求的场面。
沈家四个兄弟,有三个都离开了黄花村,唯独沈老大依旧住在沈宅里,去年夏天,沈宅的小土屋被沈明朗推到,盖成砖房,还在东西屋安装了暖气,所有的钱都是他出的。
其他兄弟两个,沈老二和沈老三见状,拿出一部分钱把院子修了,院子地面全部都是一水的红砖,九十年代用红砖铺院子的,还是比较少见。
然后,沈老大带着媳妇舒舒服服的住进西屋,沈家老两口住进东屋,徐青兰中风的第一年恢复不错,从一开始左边手脚都不能动,坚持做复健之后,左脚已经可以简单的走几步,只是左手依旧不能动弹。
苏黎有时候回到沈宅,也会给她针灸,按摩,并且一再嘱咐,不要看病人有好转就可以前功尽弃。
中风患者很容易多次复发,越到最后越会严重,不能摔倒不能生气,饮食上要注意可结果,第二年过年前,徐青兰自己下炕上厕所,站起来的时候,眼前一黑摔在地上。
虽然发现及时,但介于是第二次复发,症状比之前更严重,半个身体无法控制,以前还可以简单的翻身,现在只能靠人力。
她的精气神也越来越差,但意识始终都很清醒,还算是不幸当中的万幸,沈老大二婚后,夫妻两个人一直没有孩子,不过有沈海这个儿子,他倒是不急,但老大媳妇倒是很急,作为女人没有自己的孩子怎么能算是女人呢。
在说,她又不是沈海的亲娘,到老了他能孝敬她吗?估计恨不得把她的氧气管拔掉!
老大媳妇想到这里,浑身都打了个冷战,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没有孩子,这些年她求医问药,什么办法都试过了,就是不好使。
最后求到苏黎的面前,她倒是没拒绝,先给老大媳妇看了一遍,认为可能是从小操劳,养育几个弟弟,把身体累坏了,后来又介绍了一个专家给她。
可结果都是一样的。
老大媳妇顿时觉得人生无望,每天情绪低落,唉声叹气,短短三四年,就苍老了许多沈老大前几年还折腾,做发财梦,不停地做生意,可奈何老天开玩笑。
无论他做什么,都赔钱,越赔越穷,最后不得不认命,放在高傲的心气,在镇上的商场里找了一份零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反正日子一天天的往下过。
在这样的家庭下,沈海从以前那个小肉墩子长成了个瘦子,个子也没怎么长,十四岁正在镇上的中学念初二,听说,学习不是很好,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