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全球大同会的涟漪 (第1/2页)
,全球大同会的涟漪
,全球大同会的涟漪
大汉历47年7月19日,会稽郡,全球大同会场。
参观完陈郡,当法家也展现了他们通向大同世界的道路之后,这场全球大同会算是步入尾声,接下来的小门派,他们属于技术性的门派,而且技术辐射的人员也比较少,以小说家为例,这个学派的学徒不是记者就是编辑,要不就真以写小说为业,难以像农家墨家那样影响几千万的百姓,所以他们是这场全球大同会的观众。
这场全球大同会闭幕的时候,大家总结了几条宣言。
一是大同主义大家庭论,全球各个其他国家的大同会承认大汉兄长的地位,当然作为兄长大汉也有义务支持各国大同会发展。
二则是敌友论,确定奴隶制是大同主义最大的敌人,大汉将联合全球的大同会成员,共同消灭邪恶的奴隶制度。
三国际分工论,大汉天子提出要在不同的国家进行产业分工,寻求全球化的平衡贸易,建立全球的统一市场,为让整个世界建设做准备。
至此全球大同会结束,各国大同会成员或多或少得到大汉的支持。像罗马大同会就得到了一个庞大的订单回去,同时科尔涅利乌斯等人也在大汉购买了一批二手机械,军火回到罗马。
塞琉古国的大同会成员也得到大汉的军事援助,炎洲都督府将会为他们培训一批懂火器战术的军官和提供一批可以武装上千人的军火。虽然和他们预计的有所差距,但也比没有的强。
而这其中最失望的则是天竺大同会成员了,他们本来是兴致勃勃的参与这场大会,自认为天竺也是一方大国,最起码比大秦洲那些国家要大,但却没想到大汉全程无视他们。连个发言的机会都没捞到。
其实徐爱民根本不想天竺的大同会成员来到大汉,农业时代的天竺地理条件太好了,徐爱军成为天竺王之后,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业,香料种植园和橡胶种植园,整个天足国家的财富快速增加,加上大汉清理了天竺的婆罗门,刹帝利等上层,减少了食利阶级,天竺这十几年发展的很快。
但有点是徐爱军没有想到的,他扫清了婆罗门,刹帝利。但天竺的吠舍阶级,都不用说自然而然的在主动接替婆罗门,刹帝利的权利,现在的天竺,大汉的贵族为天竺的,每个人都如同黄钟大吕一般震耳欲聋。
托勒密国虽然因为地处交通要道,算是受工业化和全球化比较正面影响的国家,但这个正面影响也是相对而言的。
像亚历山大城就是受到正面影响最大的城市,它原本只有几十万人口,虽然已经是地中海大城市了,但能和他比肩的城市却也不少,像塞琉古国的安条克,大马士革,罗马城,迦太基城等等。
但从大汉的海商来到亚历山大城的几十年时间,亚历山大城人口翻了一番,正式突破了百万数量,成为了整个地中海最大的城市,其财政收入更加增加了4倍,这一座城市的财政收入就占据了托勒密国三成以上,亚历山大城在这十几年时间甩开其他大城市,成为了整个地中海的都城。
但与之对应的则是,托勒密国其他城市的财富快速向着亚历山大城集中,底比斯城,孟菲斯,阿拜多斯,塞伊尼城等地的封建制度快速瓦解。
在农奴制度下,一亩土地也就几十斤粮食,留下农奴的口粮,托勒密国的贵族祭祀连收个20斤粮食都很难。偏偏大汉来的奢侈品又如此多,如此贵,一匹高档的丝绸要上万,相当于上千亩粮食的收入,一斤冰糖的价格要上千钱,这又是上百亩的粮食的价格。
托勒密国贵族现在的矛盾就是他们日渐丰富的物质需求,和托勒密国落后生产难以满足他们需求之间的矛盾。
再想继续多收一点,这些贵族又不敢了,毕竟他们也不想再出现一次索贝克那样规模庞大的农奴起义了。
而且更让这些贵族和祭祀无奈的是,这些年下来,他们的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呈现不可阻挡的缓慢减少。
当地的人口快速向亚历山大城集中,贵族祭祀的财富也不可避免的减少,整个尼罗河上游的城市群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各种农奴起义不断。
托勒密国原本老的制度在瓦解,但却又没有建设好新的制度,整个国家也变得动荡不安,托勒密国的有识之士对本国这种情况都是忧心忡忡,对于贵族而言社会的稳定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这几十年来贵族祭祀死的最多的时候,就是索贝克农奴起义的时间。
整个托勒密国已经在社会激烈的矛盾冲击下,有种摇摇欲坠之感。托勒密的的贵族祭祀他们是需要有一个变革的人来改善他们的处境,最起码给他们指明一条前进的方向。
这个角色本来是托勒密六世来担任的,毕竟当国家矛盾需要变法来减缓的时候,身处最上层的国王是最有权利和动机来推动的。
但偏偏托勒密国是一个殖民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最高层全部都是希腊人,塞琉古国人,罗马人,他们掌握着地中海的明珠亚历山大城。又偏偏亚历山大城确实吃到这一波全球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