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封爵了 (第1/2页)
杨浩不是理学的拥趸,但不得不说,张载先生的这四句话,说出了很多人的理想和抱负。
作为关学的创始人,理学的奠基者,张载先生还是值得尊敬的,杨浩不会去评说任何一个学派的利弊,毕竟学派的思想没有任何的错误,错的是那些有心人利用这些思想去为自己谋得利益罢了。
朱夫子的理学提出的时候,恐怕他也没想到后来者会利用他的思想拿去当成是党争的武器的。
且不说理学是不是好的,在后世的解读中,这恐怕是不符合时代的,但在南宋时期,它就是符合的,这是这个时代的学者们对文化的一种解读,也是学派的创立。
一部分喜欢琢磨历史的人总是会说,腐儒误国,这个观点杨浩是认同的,文人中不全都是傻子,要不然也不会出现文天祥这样的英烈。
但总是有着那么一群人,每天喊着要遵循祖制,要这样,要那样,十分的注重表面形式,摆出一副老子就是正统的嘴脸,被有心人挺到了最前面成了急先锋,然而最终呢?国家都没了,还谈尼玛的治国?
尤其是大明时期的一些文人,哭着喊着骂皇帝,然后趴到午门外面要廷杖,在他们看来这是光荣的,老子敢骂皇帝,老子被廷杖了,然而呢?国家最终还是没了,怪谁呢?
怪武将不出力?怪宦官专权?怪皇帝昏庸?就没见哪个文人出来自责一下的。
历朝历代,大多数的文人都会将错误归咎到他人身上,却从来没有哪个文人站出来说,都特娘的是老子的错的,没有,绝对没有。
大宋太祖赵匡胤更是给了文人特权,刑不上士大夫,导致了大宋的朝堂一面倒的趋势,而历朝历代的士绅不纳税,更是让无数人削尖了脑袋想要考取一个功名,然后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不交粮税了。
士绅们的土地越来越多,农民土地越来越少,从而导致国家的税收越来越少,国家没钱了,打不起仗了,养不起兵了,结束,拜拜,换下一个朝代。
果然都是皇帝的错,穷奢糜废导致的,和我们文人士绅无关……
最可气的是大宋每一次出兵,都是文人监军,将军做出决策都要请示监军,他娘的,你一个天天之乎者也的懂打仗?
但终归是说,文人是文人,学术是学术,杨浩不会因为讨厌那些士绅而讨厌知识。
张载先生的四句名言没有错,错的是那些满嘴仁义道德却不干人事的人罢了。
时代里缺乏的不是人才,不是天才,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军事家,缺乏的是做实事的人而已。
先甭管这祥瑞是真是假,赵佶很开心,哪怕他知道这是作假的,也不会去揭露,他要的就是这个状况,加上杨浩一番马屁,更引用了张载先生的话,文艺皇帝空前未有的突然有种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感觉。
“说得好,杨爱卿实为我大宋朝堂的楷模,众位卿家,当向杨爱卿多学学啊,朕很开心,很高兴,杨卿家虽为散职,却心系天下,朕心甚慰。”
“册封,杨浩为中散大夫,淮西子爵,爱卿日后当为更为努力为朝廷效力啊。”
卧槽……
群臣目瞪口呆了,高俅目瞪口呆了,杨浩自己也目瞪口呆了,就连老太将杨戬都没想到,这一次赵佶真的是大方的不得了,直接封了杨浩为子爵,散职也跳到了正五品。
虽然没有实权,毕竟杨浩执掌着皇城司呢,不可能再给他任何朝堂中的实权官职的。
终大宋一朝,对爵位控制的都十分严格,别管是不是老赵家害怕有人造反的,也别管这爵位制度是不是完善,控制了爵位的封赏,终归是导致了寄生虫少了很多,要不然啊,这大宋还不知道成了什么样子。
“臣领旨谢恩,臣定不辜负官家的恩宠,定当为我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妈的,高俅真想骂人了,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当你是诸葛武侯呢?杨浩你还要不要脸了。
虽然大家看着杨浩的样子,都有种吃了蟑螂般的恶心,甚至有心说这祥瑞都是假的,但终究是没人敢说的。
就算知道是假的,现在是赵佶信了,赵佶开心呢,你要是站出来让赵佶不开心了,放心吧,赵官家绝对让你全家永远开心不起来的。
赵桓感觉自己被杨浩利用了,心里烦躁的不行,恨不得想要杀了杨浩,可当着赵佶的面他敢骂?
当然了,就算是不当着赵佶的面,估计他也不敢。
赵构到是开心了,对自己的预估感觉很满意,杨浩这个家伙果然是个能出奇迹的家伙呢。
能写书,能带兵,能杀人,能赚钱,能搞发明,还特么能造祥瑞,这简直是个全才啊。
赵佶回宫了,群臣都散了,这里面不乏一些离开的时候对杨戬表示了想要站队的意思的官员,反正李邦彦知道自己是没戏了,这特么都怪当初听了吴敏的话,可那能怎么样呢,谁让自己的儿子不争气了。
打又打不过,下绊子也下不明白,老李觉得自己应该和自己的儿子一样,回老家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