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杨门有后露头角 (第1/3页)
杨浩是个懒人,这是大家公认的,提出理论,做事的是别人,当然这也是聪明人,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天才和人才,只不过很多天才和人才都是为人所用,成了某些懒人的工具人。
现如今朝堂上这些大佬们,实则都是工作狂人,诸如李纲,杨时,宗泽这些都是如此,那就多给他们找点事做,只要不闲下来,就不会出幺蛾子。
当然,杨国公其实也不怕他们出幺蛾子,只是这样让自己更省心罢了。
赵构是迫不及待的在文华阁里提出了杨浩的建议,身为户部尚书的李纲恍然大悟:“老师果然是无所不能的,我就没想到本位制的问题,官家,臣以为这样可行,不会出现汇兑问题,绝对可行。”
话说回来,还是那个基本问题,只要朝廷不私自签发纸币,大肆的滥造,将这个体制严格的管控起来,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郑居中这些人也很快的分析了其中的利弊关系,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项十分便民的举措,同时若真的实行起来,还真如杨浩所说,对朝廷有大利。
期间杨浩郑重的提出,货币系统永远不能交到某个人手里,必须是朝廷管控,同时,对国朝疆域之内的重金属矿全部收归国有。
重要的生产资料归朝廷管控,土地是第一步,盐铁就不说了,这重金属现在必须要插手了,总不能看着某个家族在私自开矿,这特么他能把朝廷的金融系统挤兑死的。
控制了货币系统,稳定了金融,才能更好的对整个大宋朝的市场宏观调控,这又是稳定民生问题的一大关键。
之前和赵构还真没说这么多,这也是后来杨浩回去之后想到的,文华阁四位大学士加上六部尚书看着杨浩在那里侃侃而谈,一环扣一环的说着,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是真的服气了。
一直不宣愤的赵杞都服了,看看人家这脑袋,怎么就想到了这么多事情,而且都关联了起来,让你反驳都无从反驳。
那这里面有没有难点,是有的,说什么盐铁一直是朝廷管控,私下里就没有某个大家族控制这些吗?是有的,包括大宋疆域内的一些矿产资源,在这样的时代里,矿产资源还没被这些朝堂大佬们摆在了第一位上。
他们心里第一位的事是啥?跟皇帝斗,跟老百姓斗,跟同僚斗,争权夺利是第一位的,至于说资源还是民生,那都是次要的。
每一个朝代的开国时期还好一些,时间久了,朝堂就糜烂到了骨子里,自私自利的导致了三百年魔咒诞生了出来。
这样的时代里,生产力是有一个饱和度的,如何提高生产力?朝廷想不出来办法,老百姓就只能是多生,多生一个劳动力就可以多种点地,兴许就能吃饱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还是吃不饱的状态。
针对这些最影响国朝命运的门阀士族也是如此,控制住他们的命脉,就可以控制他们,一步一步来,先开始回收重要的生产资料,压缩他们的空间,逐步蚕食,这也是杨浩想要做的。
这件事做起来难不难,难,但也要做,这就是郑居中的决定,有利于朝廷的,就该做,也必须去做,再难也要做。
郑居中杨时那都是书香门第,但并非盘根错节的士族门阀出身,他们很清楚门阀存在的有害性,赵杞是老赵家的人,对门阀自然也没什么好感,童贯就不用说了,他的意见基本算不上什么。
当然,最主要的是赵构要干,那大家就得干,现如今赵构表现出来的帝王风范可和之前的大宋官家不同,领兵打过仗的,多了一丝铁血的气味。
很简单,不服从,那你就别干了,不听话,那就杀了算了。
改革之时,需要一个冷酷的帝王,也需要一群酷吏,是那种在关键时刻绝对不能仁慈的人,而不是草菅人命的那种。
这也是这个时代好的一点,统治者有生杀大权。
事情难做,但不怕有心人,还是以内阁为中心,李纲为主要负责人,开始着手准备一切,先从内查开始,最起码要先了解自己的情况,然后才能定下各项标准。
对李纲,赵构和杨浩都是十分信任的,从打李纲上任户部尚书以来,那真的是兢兢业业的,接手了三司的那些烂摊子之后,逐步的将一切都稳定了下来,这期间也清理了不少户部的蛀虫,现在看来,户部干净了很多。
当然,杨浩的信任多是出于李纲的人品,人家人品就是好的,没话说的,要是在另一个时空线上,赵家吉祥三宝能听李纲的,或许也没那么多破烂事。
然而最可气的是……
这事定下了之后,杨浩走了,内阁事务又扔给了老几位,人家理由充分,官家和皇后要去我家看圣人去,我得回去陪着吧。
老几位是一点脾气没有的,赵构却看干儿子,这亲爹能不陪着吗?
杨桢虽然刚刚能牙牙学语,但这孩子也兴许真的是圣人转世,连杨浩自己都有这种怀疑,这小兔崽子太聪明了,这个时候就知道看人下菜碟,知道谁厉害谁不厉害,知道该对谁笑该对谁冷脸。
当然甩脸子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