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章 黄珊龙驻唱九台山 (第1/2页)
秦总说:“年龄悬殊太大,一般伴郎伴娘都是新郎新娘的闺蜜。”
李元海说:“第二件事,建议群众演员劳务合同分类型、分段签订,到时候,你们和演员,都有主动权。”
赵经理看着李元海:“此话怎讲?”
李元海说:“我看了外省几个同类型演出,群众演员在演出时角色不同,有的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有的是需要独立表演的,我想这些演员与普通演员,待遇应当有区别的。还有,过一段时间,这些角色,应当是有调整的,能者上,庸者下,或者变换,这是正常的动作。这样,才能提高群众演员培训、演出的积极性。”
二人点头同意。
“第三件事,黄珊龙和幸艳梅,二人没有完全的生活自理能力,现在是幸艳梅的老弟幸建明跟着姐姐,给他们料理一日三餐。赵书记让我转告二位领导,能不能给他们在九台山一两间房子,给幸建明一个诸如保安、水电养护、花工之类技术含量不高的岗位,让山歌演员毫无后顾之忧,又减少天天上山下山的安全隐患,赵书记说,一旦山歌演员有个大小伤痛,大型演出就会停摆!”
李元海喝了口水:“当然,除了这些外,演出时的互动环节,比如点唱、命题唱等点歌费、打赏费,你们要考虑给山歌演员一定的分成!”
秦总问:“赵书记回来了没有?”
李元海说:“回来了。前几天因为这两个月时间没有回家,书记娘子在闹别扭。”
秦总说:“我知道了。我和他通电话,你这些事都不是事,你们很能换位思考,你们为群众演员、为山歌演员、为丁山老百姓,很是用心,其中,你这个扶贫联系人,最用心。你说的这些事,你去和老赵他们详细商谈,拿出各类合同的文字初稿,对山歌演员合同,你老赵要适度松动一点。具体操作,我要和冷导他们交换意见。我想,主要是在山下培训,培训老师的住宿问题不好解决。不过,我会尽力说服他!”
当晚,磨了大半夜,群众演员劳务合同文本出来了,《九台山康养度假休闲中心与歌手黄珊龙、幸艳梅实景演出合作协议》也拿出来了。为第二份文字材料,赵经理与李元海争执很久,首先就为文本题目吵得不可开交。赵经理认为,性质是“劳务合同”,李元海坚持,应当是举办方与歌手的“合作协议”,万不得已,赵经理打了电话,秦总把赵经理训斥乐一番:“我知道你会锱铢必究,咬文嚼字,完完全全的商人作风。我告诉你,只要实质性的内容不变,你活轻松点不行?我已经与冷导演通了电话,同意分两阶段培训,第一阶段,培训老师交通问题,由我关哥开我的悍马车接送。”
李元海拿了两份合同协议文本睡了,第二天天一亮,他回到了丁山场。
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
转眼就到了周五十二点,赵经理打电话叫李元海两点前,必须把歌手接到九台山,他说,冷导演他们到了,在培训前,还要与歌手互动一下。
两点整,所有人到了大礼堂
冷导演说,让培训老师休息一下,我们几个和歌手再一次相互了解了解,充实和完善演出方案。那天听了山歌,看了其它节目,我们团队准备来一次大胆革新,把这台演出,搞成无剧本演出。
总策划今天话有些多:“不是我们懒惰,是我们怕拿出的剧本把九台山原生态的瑰宝,搞变了味,把馒头做成了面包,把卤鸡脚做成了炸鸡腿,如果那样,这个节目,这个演出,这文旅大项目,就会夭折,就会使秦总的转型开创性的项目臭名昭著!”
李元海说:“大型实景演出,总的有个纲领性的东东,才有法演绎,发挥。”
冷导演对总策划说:“把方案详细说说。”
“十二个场景,”总策划说:“我们设计了十二个场景,十二个场景就是十二个次中心,十二个演出单元。由它们组合成一幅九台山人艰苦卓绝、奋争不息的历史画卷,让所有游客、观众,在心里,和山区人民同呼吸,共进退,为山区人民加油,为山区人民点赞。我们的思路是,以山歌手歌唱,引领各场景各演出单元内容,我们再把大量的男女演员的歌舞、实景劳作串连在一起,形成特色鲜明主题。”
舞台总监说:“我来个‘摸着石头过河’,能不能,行不行,取决于两位山歌演员。”
秦总和李元海都说对艺术是门外汉,提不出什么意见,摸着石头过河就摸着石头过河。
黄珊龙和幸艳梅出现在礼堂舞台上,这是他们前不久初露锋芒的地方。
黄珊龙有些拘谨,杵着拐,伸长了颈项,活像一只等待宰杀、身患禽流感的公鸡。
幸艳梅则不同,他昂首挺胸的站着,双手挂在肩上,看起来,像一个中规中矩的学生。
台下,人不多,有冷导演、总策划、舞台总监和秦总、李元海,有为数不多的看客。
他们还是分坐两排。
不同的是,后面观众不多。
黄珊龙对幸艳梅说:“今天没有多少吃瓜群众。”
幸艳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