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26章 没戏 (第1/2页)

加入书签

没戏

没戏

老岳父的事情恐怕短时间内处理不好,周不器打算先在魔都驻扎下来,先不乱跑了。

对周大老板来说,坐镇魔都比坐镇首都的优势要多。

首先,紫微星的国际部就在魔都,有着大量的外国人,也有着大量的国内外的业务交接。在这里指挥全局,遥控着国内外的互联网业务,会更加方便。

另外,魔都是国际都市,地理位置比首都强。

地产业务、盲盒生意,包括婕妤传媒的影视生意,现在基本上都在围绕着魔都展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足球生意。

周不器要在国内搞足球,目标已经选好了,是收购魔都的东亚足球俱乐部。本赛季已经基本结束了,东亚队冲超失败,经济层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有大老板接手俱乐部,不管是对俱乐部,对徐根保徐指导,还是对地方政府来说都算是长舒了一口气。

但有一点谈判上的分歧。

就是青训业务。

东亚足球俱乐部拥有的只是4个年龄段的梯队,拥有的只是球员,而不是青训资产。崇明岛的足球青训基地并不在内。

如果没有青训基地,就意味着周不器接手这家俱乐部后,球队没有更长期的规划。当然,国内的大部分中超球队都没有青训基地,梯队的球员基本上都是靠招揽而不是培养,一方面是不想花钱搞青训,一方面也跟大环境有关。

就比如朱俊的申花队,他一度就恨不得彻底关闭青训梯队。

倒不是他心黑,恰恰相反,他对足球充满了热爱,根本不在乎为足球花点钱。而是因为青训梯队都是小孩子,孩子的家长们望子成龙,教练们在选材的时候可以全凭主观意志,这里就存在了权力的寻租空间。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踢球,都要忍辱负重才行。

归根结底,还是跟市场的竞争机制有关。

就像曼联。

假如曼联的青训梯队也搞这一套,对小球员的家长们吃拿卡要甚至要牺牲色相,人家就算不起诉不闹事,也直接带着孩子转头去别的青训基地了。

英国遍地都是足球俱乐部,多到近些年因为生育率降低,孩子都不够用了。很多足球青训资源浪费也是浪费,就开始朝女孩儿身上倾斜了,可想而知未来一些年里,英国女足就会世界瞩目。

英国的小孩子想接受足球训练,直接去青训基地报名就行了,不仅不给钱,还能赚钱。青训基地要提供营养餐、穿戴设备和训练设备,甚至还要给孩子一定的补助。

国内就不行了。

统共就那么几个略微知名的俱乐部,处于优势的垄断地位。对俱乐部来说,小球员们爱来不来,不来拉倒!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以至于要花钱找关系才能踢上球。

别说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俱乐部了,连徐指导的崇明岛足球基地,孩子们每个月都要给600块钱的学费才行。这里是曼联的青训基地,是曼联每个月给孩子们发600英镑的生活补助。

朱俊一直在帮他处理东亚俱乐部的事,对此解释道:“不意外,各行各业都一样,足球只是缩影。”

“啊?”周不器有些好笑,“你又在感慨什么?”

朱俊道:“不是感慨,就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现实,是主动权的差异。”

周不器点了点头,“是啊,主动权。”

朱俊道:“不说别的,就说我的公司。公司里的员工谁要是不听话,我一句话就能把他开除,主动权完全在我手里。我在韩国也收购了公司,想开除人就不那么容易了。这还是解聘环节,招聘环节就更是了。”

周不器深有感触,“是啊,在国内招人,可以挑挑拣拣,招聘方牢牢地握有主动权。求职者但凡有一点不好,就可以轻易地予以否定,不管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在国外……硅谷其实还好,跟国内差不多,竞争也很激烈,是供不应求,招聘也很苛刻。在英国、德国、韩日这些地方招人,那可就麻烦大了!”

供不应求,是供给方占主动权。

供大于求,是求职方占据主动权。

硅谷的互联网环境跟国内差不多,人多、职位不够,竞争压力非常大,招人的时候可以设置很多门槛。

在欧洲、韩日这些地方就不一样了,不说供大于求……至少在紫微星的用人标准里,当地的相关人才明显不够。

为了满足求职目标,就只能是降低标准,很多小毛病都是能忍则忍。为了能让他们入职来工作,就算不爱加班工作不那么努力,也只能认了。

因为不用他们就没人可用了。

只能妥协。

可即便供给方都这么妥协了,求职方还是不满意,会不停地抗议、不断地罢工,组织工会要求更好的待遇。

资方肯定不满意被员工压榨,这就造成了全球化经济形态下的产业转移。尤其是一些低端产业,本来利润就低,资方还被员工们压榨,趁早别赚钱了,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