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7章 三管齐下 (第1/2页)
三管齐下
三管齐下
周绍宁感觉对企业的品牌建设有了一种更新的认识,“想要定义好公司,需要靠着广告、宣传、市场营销,以及市值的多少和技术指标。”
周不器笑着说:“对,衡量的标准有很多。可手机毕竟是个科技产品,技术水平越高,在固有认知里就会认为是产品性能越好。”
周绍宁道:“而技术水平的体现,往往要靠专利来体现。”
“没错。”周不器点了点头,“在国内越来越推崇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大风向下,所带动起来的舆论风向一定是科技至上。”
周绍宁深以为然,“这种形势在愈演愈烈,联想已经从王座上下来了,取而代之的是紫微星、百度、中兴这样的在科研领域有着很大投入的公司。”
周不器道:“科技含量的高低会成为衡量一家公司优劣最重要的因素!”
周绍宁跟上了他的思路,很担心地说:“可是,科技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就跟信息爆炸一样,这些年来技术的发展也有着技术爆炸的趋势,指数级的增长就会导致科技差距越来越大,这会让很多底子薄弱的公司很快地暴露在浅滩上裸泳。”
周不器道:“要找到一种方式来避免误解,要在可能出现的舆论潮流面前尽快地建立起自我保护机制。”
周绍宁深吸了一口气,“靠着那些没什么实际价值的低端专利。”
“没错。”
这一次,周不器的先知先觉再一次地发挥了作用。
老百姓哪懂什么专利的质量高低,只知道专利数量多,公司就越好、贡献就越大,就会越支持。
所以对爱斯达来说,要有一种全新的思路。
好的专利,对公司的技术发展有帮助。
劣质的专利,对公司的技术迭代没有实际意义,却可以对公司产生很大的营销价值,可以占领用户心智从而培养出某一种固有认知的错觉。
产品的营销,就在潜移默化中出现了。
这种操作,还真不是周不器首创,后来国内的科技企业,基本都是这种思路。
踏踏实实搞研发,这是不够的。
闷头苦干,一年下来才能开发出200个专利;别的公司一通瞎搞,却能申请成功2000个专利。在公众舆论和社会贡献上来看,数量多的就会很占优势,就会收获到更多的公众美名和政策扶持。
甚至很多公司就是纯粹骗钱的,一个专科生带着几个本科生,再找几个专门支持芯片行业发展的院士来站台,就能申请到几十几百亿来搞高端芯片的研究了,再喊出一些“自主研发”、“超英赶美”、“世界一流”的主旋律口号。
搞出来了一堆烂东西,有院士们的支持和赞许,后续的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地到场,然后继续拿一些垃圾技术滥竽充数……
最后就是一地鸡毛,项目烂尾,什么也没得到。
这还不算,这还会形成市场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有的科技公司脚踏实地地搞研发,资金投入有限,搞出来的项目成果也不那么多……这一比较下来,这些脚踏实地的公司就都成了批判对象,认为科研创新投入不够,不响应国家号召,缺乏企业家精神,是妥妥的企业家。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很多真正搞研发的科技公司,就不能太“真”了,也要跟风“假”一些才行。比如在做出一些科技成果的同时,也要想办法凑数量,搞出来一大堆垃圾把规模做上去。
既能说服公众,也能说服领导。
紧跟政策,顺应舆论,收获短暂的皆大欢喜、斗志昂扬。
通过专利的数量建立起自主研发的优秀企业的品牌形象,这就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
浪费得太多,收获得太少,很快就会幻象破灭,随之到来的就是整个科技行业的大萧条。不仅是骗子公司全部暴雷露馅,连柔宇科技这种真正做出过一些科技成果的公司都活不下去了。
周不器没能耐改变太多,他只能尽量地把爱斯达往好道上领,同时不能精神洁癖,要适当地同流合污,搞一些低端的专利来充门面,为爱斯达在公众视野中建立起优秀的品牌形象。
“摩托罗拉的手里的这些专利,高端的美国不允许卖;中端的谷歌不愿意卖;低端的谷歌看不上,爱斯达别嫌弃,收过来充门面也挺好。”
周不器做了简单的总结。
周绍宁笑笑,“还真是神一般的营销策略,也就你能做出来!”
周不器摆摆手,“然后呢?接着,摩托罗拉的另外几个业务板块。”
周绍宁道:“高精组,就是做一些高精尖的项目产品,比如模块化手机,还有地对空的无线电连接什么的,这跟那些高端专利是直接挂钩的。咱们不可能染指。”
“嗯。”
“再就是机顶盒业务,这业务没什么出路。谷歌那边已经说了,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之后,就会马上把这个业务剥离,然后卖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