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八十六章 技术问题?仙界技术何如? (第1/2页)

加入书签

一秒记住,

渤海海底隧道,看似只是连接鲁东烟市和北海省北海市,和津门没有半点关系,但实际上,这条海底隧道的建立,对于津门来说,有着无比巨大的意义。

要知道,现在的鲁东半岛和北海半岛之间,也是存在海运的。

两省之间的海运,是南北走向。

而国际上前往津门的船只,则是东西走向。

航道之间,互相还是要产生一些小的冲突。

哪怕只是微小无比的冲突,实际上,鲁东和北海之间的这一条航线,也相当于是一条无形的拦截带,让津门海运,并不完美通畅。

而一旦渤海海底隧道建成,鲁东和北海之间互通有无,完全可以借助海底隧道。

海运不说完全废弃,基本上也起不到什么主导作用了。

在这种情况下,等于把渤海海峡的气运,完全打通!

津门龙脉,自然能够立刻腾飞!

“要激发龙脉,布下灵阵,只是治标!”

“这种惊天动地,该换日月的大工程,才是真正的治本!”

楚阳心中感叹。

类似于渤海海底隧道这样的工程,堪比秦朝建立长城,隋朝开挖运河。

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甚至可以比拟于神话之中,愚公移山。

这对华夏气运的激发,比起楚阳布下灵阵,还要更为有效。

实际上,楚阳之前在中原,激发五大龙脉,重整山河,看似以一己之力,让中原灵气复苏,甚至辐射整个华夏。但实际上,如果不是华夏立国这七十年来,在太行、秦岭之间,开通无数隧道,在黄河、淮河、长江之上,架设无数大桥,让高速公路、高铁四通八达,盘活了整个华夏

的气脉的话。单凭楚阳这几个灵阵,哪能有重整山河的这等作用?

如果没有华夏的这些基础建设的话,纵然楚阳布下再强的灵阵,想要真正让华夏灵气复苏,怕是没有三五十年,甚至百年,都无法做到。

而有了这些改换山河日月的大工程,纵然楚阳没有回归地球,华夏的气运也会慢慢增长,灵气也会慢慢复苏。

楚阳,最多只是一剂催化剂。

加速了华夏灵气复苏的过程。

真正让华夏灵气复苏的,还是历代人民的奋斗,国力的富强!

现在让海河龙脉腾飞,无疑,渤海海底隧道,是最关键所在!

“诗诗,你这几年都在津门。”

“对这渤海海底隧道,应该有些了解。”

“这渤海海底隧道,华夏应该早就有建设的计划,为何一直没能实行?”

楚阳向身边楚诗诗询问。

“渤海海底隧道,的确早有计划。”

“至于为何没有实行……”

楚诗诗微微苦笑。

“主要,还是技术问题!”

楚诗诗说道。

“海底建设隧道,需要考虑的地方太多太多,水压问题、洋流冲击等等,都需要考虑进来。”

“尤其是建设这样一条长度在百公里之上的海底隧道,更是难上加难!”

“整个世界,都没有任何先例。”

“只能凭借华夏的力量,来进行开拓!”

“之前之所以有了计划,并未实行,根本原因就是,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难题,没有解决。”

楚诗诗说道。

“这样么?”

楚阳轻轻点头。

这倒也是正常。

在海底建设一条隧道,和在陆地上架设公路,甚至是开挖山间隧道、架设桥梁,都是不同的。

难度何止高出一倍两倍?

最大的问题,还是建设过程中,海底强大水压造成的渗漏。

要知道,在渤海海底隧道之前,目前最长的海底隧道,是倭岛的一条海底隧道,长度在52公里。

是倭岛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建成的。

倭岛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建设了世界第一长度的海底隧道,看似倭岛的建筑技术相当强大。

但实际上——

要知道,这条海底隧道,从六十年代开始建设,一直建设到八十年代才顺利建成,耗费整整二十四年的时间!

基本上是用巨大的物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给强行堆起来的!

而华夏的渤海海底隧道,设计全长却是123公里!

比起倭岛的海底隧道,长度高出一倍有余!

长度高出一倍,并不仅仅代表建设难度高出一倍。

要知道,海峡长度越长,往往代表,海峡中间部分的海水深度越深!

水压也就越强。

建设海底隧道的难度,就是以几何倍数来增长!

更何况,看似倭岛隧道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建设,而现在已经过去五十多年,科技应该更加发展。

但实际上,建筑学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