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五十七章 外松内紧的舆论战 (第1/5页)

加入书签

加利福尼亚,帕罗奥多市,斯坦福大学,力学工程研究所。

迈克-贝莱加尔和简-詹姆正在实验室里,研究着边侧建造好的圆形装置。

圆形装置看起来就很高端,下面密集的线圈、厚实的玻璃器皿,还有大量不知道什么金属环绕,玻璃器皿里面装载的银色金属正在发光,上面则悬浮着一个超薄塑料小球。

如果被普通人看到,肯定会惊讶于眼前的一幕,但贝莱加尔和詹姆却满脸不解,他们围着装置一直转来转去,眉头也紧紧的皱了起来。

“这不可能!”

贝莱加尔说道,“我们早就完成了超导反重力的重复实验,但最多减少百分之十的引力作用。先是那样大型的装置,想要漂浮,理论上,最少也要减少超过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引力。”

詹姆摇头道,“百分之七十,不够。从曝光的照片来看,那个大家伙最少也超过一百吨,也许有三百吨、五百吨,甚至更多,但是,圆盘下方冒出的火焰很少,它使用了推进器,但大概只是用来维持平衡。”

贝莱加尔思考着说道,“也许反重力作用会推动空气向上流动,也能带来一部分作用。”

詹姆撇撇嘴道,“你相信风力能把几百吨的装置吹起来吗?”

“减少引力后,只有几十吨。”贝莱加尔坚持自己的说法。

詹姆用力抿住嘴,“好吧,就像是你说的,减少百分之七十的引力,但是我们依然做不到。”

“……唉!”

“唉!”

两人眼前就是超导反重力装置。

斯坦福大学一直致力于反重力的研究,每年不惜投入一亿美元,研究也是有进展的。

事实上,早在李宁的超导反重力理论发布前,就已经有相关的实验发现,发现的相关‘重力缺失’,被认为是‘神秘的电子推力’造成的。

早在二十多年前,和e国科学家,就航天技术进行相关的交流,的就在探讨一种能对重力进行控制的推力发生器。

他们认为这类的研究,可能会对航空器的发展带来划时代的影响,并有可能会发展出一种新型武器。

同时,的nasa、波音公司以及一些知名的研究机构,都开始介入到相关的研究。

斯坦福大学也是其中之一。

去年,跨学科技术公司声称,他们设计了一种所谓的“升力器“,“升力器“是用一种轻木棍做成一个三角框架,棍上附着一根电线,周围用金属箔片围绕而成。

只要将正电接通电线,负电接通金属箔片后,这个升力器就会飘离桌面,升到空中。

“升力器“的设想最初是该公司的一位电-光工程师在进行一种激光器试验时发现的。

在他所试验的激光器中也有类似的电线-金属箔片的部件,他发现只要一接通电流,金属箔片就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扭曲运动。

接着他又发现如果把一个电线和金属箔片形成的三角体作为一个单元体,那么通过多个这种单元体的组合可以做成更大和更重的“飞行器“,其外形既不用设计成空气动力外形,也不需要运动部件,只要通上电流就能升到空中。

后来又有法国物理学家,在自己的试验室里再现了这个试验,还对所谓“升力“作了定量的测定,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制作的“升力器“能很快地加速上升,而且能非常稳定地悬浮在空中。”

问题来了--

“升力器“是靠什么力把它推到空中的?

现有的物理学无法对“升力器“做出解释,相关的研究也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

后来就是赵奕和李宁的实验发现了。

他们一起发布了实验结果,还发表了相关的理论研究,表明离子晶格自旋,会带来反重力作用。

这个理论完美的解释了,之前所发现的实验现象。

斯坦福大学也因此加大了对反重力研究的投入,还特别邀请李宁到大学来演讲,并希望聘用他成为教授,只是被李宁拒绝了,他只是应邀到斯坦福大学,做了相关的报告和演讲。

李宁拒绝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一直希望获得重视,但毕竟已经年纪大了,马上到退休的年纪,再换个环境去工作,根本就没有必要。

斯坦福大学的相关研究,也只能依靠赵奕和李宁的理论,进行相关的复原实验,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去拓展。

迈克-贝莱加尔和简-詹姆,是斯坦福大学反重力研究的核心人物,他们一起进行了复原实验,而且还非常的成功,他们设计的装置,比赵奕、李宁一起发布的,效果还要好一些。

他们一直都坚信,自己所做的已经是最前沿的研究了。

反重力效果能达到百分之十,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了,甚至可以带动薄片、塑料小球,直接上升到空中,更不用说气球之类。

现在他们只感觉忧愁,詹姆叹道,“也许我们都想错了,那并不是超导反重力,照片拍摄的也不完全,比如,那个大家伙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