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七十二章 空间链接技术 (第2/3页)

加入书签

,他不拘小节的影响,映射到了另一台反重力装置的中心。”

“另一边,某阮姓科研人员,试图触摸董利华的影响,结果当场被吓得尿了裤子……”

阮文烨越想黑就越黑,他赶紧说道,“不行,我一定要找领导,改一下记录的内容!”

“这不行啊!”

“老董,你也太坏了,这是要把我坑惨了……”

旁边一群人都笑了起来。

很快。

大部分数据都收集好了。

接下来就是理论组去研究数据,包括映射影像的具体大小、方位,也包括控制室内的监控视频,视频上能看出很多东西。

比如,时间。

两台反重力装置的控制室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到董利华的动作时间是一致的,不存在任何的延迟,最少设备是分析不出来的。

“从这里就能知道影像传输几乎不需要时间,是直接建立的连接,中途并没有数据分析之类……”

“画面是完全一致的。”

“接下来我们要研究的是,两台反重力装置在那个时间点的功率,并分析具体的强度,等等。”

“我们需要做共性研究,看看有什么完全相同的点……”

这是关键。

空间建立连接肯定是需要条件的,只是当时的场景、环境,恰好激活了建立连接的条件。

团队的所有理论工作人员,全都开始做数据对比,研究装置当时的相关性,赵奕交代的工作就是,让所有人发散思维,把能想到的可能都记录下来,不管是再离谱的可能,都要做详细的记录。

这个目的就是为了提供条件了。

因为有《因果律》的效果,任何的可能说出来,赵奕都能够知道是否正确,排除绝大部分错误的,留下正确的作为条件,条件更充足一些,就可以使用《联络率》,解析出影像发生的原理。

同时,赵奕也在不断的研究,他还有一个研究的能力--

《相关率》。

从各种条件中使用《相关率》找寻共同点,对他来说是很容易的,但他得到的信息都是外在的,和空间底层理论没关系。

他也只能把这些共性告诉其他人,让他们一起去发散思维,思考链接方式的可能性。

团队,确实很重要。

如果是让赵奕自己去发散思维,像完成研究需要很长时间,个人的思维毕竟是有限的。

当人数多上一些的时候,哪怕三个人想到一个条件,加起来也是非常多的条件,解析速度自然就会变快。

两天后,赵奕把张祁灿、黄钟,以及理论组的其他人,都叫到了反重力团队这里,一起对莫名出现的影响进行研究。

张祁灿、黄钟都是理论专家,他们在底层理论的能力,超过了其他所有人,因为有理论基础的支持,他们想象出的内容,成为条件的可能性更高。

同时,赵奕也是查看一下理论组的工作进展。

之前理论组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原来完成的理论进行总结归纳,一边让更多的人更容易理解空间阻隔原理,就能有更多的人参与研究,而不是只靠理论组的几个人。

任何的科学都需要很多人一起研究,才能发展的更快、更全面,一个全新的方向更是需要,大量理论、技术相关的人才。

之前反重力理论研究的门槛儿太高了,只是想卖过,门口都需要顶级数学家水平,而且还必须是粒子数学方向的数学家。

比如,周立。

赵奕考虑过让周立参与理论研究,结果发现周立完全不懂,好多基础都要重新学习。

这肯定不行。

周立已经在国内有一定的名气,偏微分方程的构建工作,有好几个被国际认可的成果,他还是理学院的‘支柱教授’,甚至有资格去评选院士,只是因为研究方向不同,他就根本无法做空间阻隔相关的研究,可想而知,空间阻隔相关研究难度有多大。

理论组的工作就是把底层的基础进行总结、归纳,做一系列的基础定义,就类似于牛顿定理那样,后来的人想继续从事相关研究,并不需要定理是怎么来的,只知道定理并加以应用,就完全可以了。

这个工作到现在,成果还是有很多的。

理论组已经完成了一半的总结归纳工作,赵奕仔细查看了工作报告,发现自己也不能做的再好了。

这大概是因为他的思维逻辑模式,和普通人完全不一样,感觉一下子就能理解的东西,普通人要转好几个弯儿,甚至做详细的运算才能理解,所以他并不适合做这个工作。

在看了理论组的工作报告后,赵奕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想着是不是去撰写一本更基础的教材。

虽然总结归纳后的反重力原理,确实相对简单了许多,但入门的门槛还是非常的高,好多的定义、定理,简单理解都不容易,必须要有更加基础的知识。

其中牵扯到了粒子的边界理论、弦理论、能量理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