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四十七章 让人送药 (第1/2页)

加入书签

他们在弄完了手续之后,那个小李医生就带着许阳等人进了急救室。

曹达华躺在病床上,身上装满了各种设备,有监测生命数据的,也有补液和吸氧的。

曹德华问一旁小李医生:“病历拿了吗?”

小李医生摇头:“没有。”

“嘿。”曹德华瞪起了眼睛。

许阳劝道:“算了,看了也没什么用!”

曹德华重重地呼出来一口气,他妈的,待在这儿真遭气!

许阳则没管那么多,他赶紧上手给曹达华诊断起来。见到这个阳光开朗的壮汉,现在变成了这个样子,许阳也是满心唏嘘的!

许阳赶紧收慑了心神,仔细诊断。

现在曹达华神志昏迷,牙齿紧紧咬着,肢体强硬收缩,全身都绷紧了。再看他的面色,面赤,身子也发热。

他的呼吸非常粗重,许阳掰开他的嘴巴,他的口气很臭。舌象诊断是,舌质淤黑,舌苔黄腻。

凡舌质见黑色者,为黑舌,主气血败伤。不是热极,就是寒极,属于险证。

在辨别舌象的时候,还要注意是嫩滑湿润,还是干焦粗涩。若是黑而润滑,为虚寒。黑而干焦为火热之极。

许阳再观察其舌苔,为黄腻苔,主热证。

综合来看,热证无疑!

许阳又问:“他的小便怎么样?”

这些基础的,曹德华之前已经问过了:“小便黄赤,大便未行!”

许阳点点头,也一样是热证。

许阳上前掀开曹德华的眼皮看了看,他双侧的瞳仁不等大。

曹德华之前也看了一下病历了,他就挑出他记得的说:“这边ct检查显示是脑疝,广泛脑挫裂伤,脑水肿。”

“左侧颞顶叶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这边已经常规治疗3天了,但无明显好转,人也没醒过来。”

小李医生撇了撇嘴。

许阳微微颔首,上前诊其脉象来。

稍顷之后,许阳诊完了双手脉,他道:“右滑,左涩。”

滑脉多为阳盛实热,痰食停滞,或者蓄血之实证!

就像《景岳全书》里说的:“滑乃气实血壅滞候。”

《素问·脉要精微论》也曰:“滑者,阴气有余也!”

而涩脉则多是主证亡血失津,如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或者呕吐泄泻引起的脱水等症。

《脉理求真》中提出了涩脉能分成寒涩,热涩,枯涩这三类。

若是呕吐便泻,四肢逆冷,汗出恶寒,苔白不渴,若见涩脉,则属于寒,宜用温中之法;若是身热自汗,心烦口渴,舌赤少津,则属于热,宜用清热之法。

津液亏枯,骨蒸潮热,失眠盗汗,若见涩脉,则属于津枯,治宜生津之法。此三种涩脉,临证需要仔细辨别,方不致有误!

许阳微微颔首,曹达华的涩脉,自然是属于热涩无疑了。

其实这就是为什么要求中医治病一定要四诊合参呢,原因就在这儿呢,就是减少误诊漏诊的概率。望闻问切,任何一诊都有代替不了的价值。

要是这种关键时候误诊了,那真是耽误治疗了,甚至可能会出人命的,是很危险的!

许阳微微颔首,他站了起来说:“曹队长是因为暴力损伤脑部,元神受伤,脑受震击,血不循经,溢于脉外。”

小李又瞥了许阳一眼,这还用你说?他们早就检测出来了!

许阳继续道:“也正因如此,所以他的颅内积淤,内闭心窍,所以才出现了神昏,牙关紧闭等症状。”

“他的苔黄,尿赤,则是积淤化热伤津之象,他这个属于血瘀内闭证。当用祛瘀开窍,佐以清泄里热。”

曹德华点点头,赶紧问旁边站着的小李医生:“有没有纸笔?”

小李医生很不想搭理他们,但是都问到这儿来了,小李医生也没辙了,况且他手上就拿着本子和笔呢。

小李闭着嘴,有些不情愿地在自己本子上撕了一张纸下来,然后把纸和笔递过来。

曹德华道:“许医生,你说方子,我来记。”

小李医生插嘴道:“我提醒你们啊,我们医院的中药房是不会给你们拿药的。”

几人都是一怔。

“你说什么?”曹德华嗓门一下子就大起来了。

小李被吼的一愣,然后反应过来之后,他不满道:“你瞎嚷嚷什么啊?真的是,我们医院药房拿药是要有处方单的,我们是不同意你们用中药的,所以不可能给你们开处方单的,是你们自己要用,当然你们解决药,后果也是你们自己承担。”

“你……”曹德华一时气极。

钟华也皱紧了眉。

许阳压了压手:“好了好了,别动怒。这样,我有个同学家里诊所开在市里,他们家的药材选的还是很道地的,我让他煎好了送过来。曹医生,你看看附近有没有药店,去买个安宫牛黄丸回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