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函谷关之难 (第1/3页)
就在赵括攻占了竹山的时候,剧辛带着自己的亲兵朝着华山的方向飞驰而去。此刻的剧辛看起来,却是格外的狼狈,最终跟随在他身边的武士不超过一千人...因为忽然爆发的内乱,燕人互相残杀,导致了非常恶劣的结果。这就要怪燕国独特的军队制度了,燕国因为人力的原因,所以在征战的时候,总是喜欢调用边塞的胡人来为自己征战。
燕国从不觉得自己是蛮夷,因为他是姬姓贵族,跟赵,秦是不同的,所以他在征服辽东等地区之后,所采取的手段也跟赵国秦国完全不同,秦国在胡人聚集点设立道,道跟县是同一个级别的,不同的是道里通常以胡人来担任主要官吏,给与他们爵位,允许他们交税时使用牛羊来代替同等额的粮食布帛,鼓励他们的通婚,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节日习俗。
并且鼓励他们学习律法和文字,学室对他们是开放的。若是遇到灾荒,秦国也会急忙进行救济之类的。
赵国没有道,可是对塞内的胡人,也是相当的照顾,甚至会派遣大量的军队来保护他们,如李牧,李牧在云中,所保护的就是这里的牧民,李牧麾下的骑兵里,大部分都是当地的牧民...可是在燕国,情况就不同了。燕人看不起辽东人,完全是以征服者的立场来对待他们。
燕人要求他们必须缴纳粟,布帛等物来交税,可是这些人不生产粮食和布帛,他们是放牧的,这就造成了每到缴税的时候,他们要拿着自己的牛羊去跟商人交换粮食布帛,而商人的德性....嗯,他们会刻意的压低牛羊的价格,哄抬粮食布帛的价格,从中谋取暴利。
若是秦国的商人敢这样,早就被拉出去处死了...可是燕国,他并不轻视商贾,这些商贾与当地的官吏沾亲带故,他们互相勾结起来,若是遇到不服从的,就派遣军队来攻击他们...并且,燕人不许这些辽东人来担任官吏,并且大量的征召他们来服徭役,修建城墙,打仗...完全不顾这些是否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那到底谁才是蛮夷呢?到底谁更加的文明呢?
在先前,他们召集了十万的胡人来作为自己的军队。
因为不信任他们,所以派去了王都的贵族来统帅他们,这些贵族们不断的辱骂这些辽东人,引起了更大的矛盾,使得燕国大军在柏仁遭受大败,在这之后,燕国又开始改变自己的军制,他们将这些胡人分散开,以燕人贵族来担任上中层的军官,想要如此来达到控制军队的目的。
可惜,这并不是解决矛盾的好办法。
燕国的有志者,如栗腹,如将渠,他们都看出了这个问题,燕国在短时间内征服了辽东的大片土地,也得到了很多的人口,可问题是,时间太短,这些人并没有成为燕人...将渠曾想要改变这种情况,稳固燕国在辽东的统治,可惜,他离开燕国之后,他的政策就被取缔了。
燕国的士卒们,除却那些被迫作战的辽东人,就是生活在其他地方的燕人,也是有着不满的,因为燕国独特的位置,故而这里的不少百姓遭受着寒冷和饥饿,而燕国的变法又一直都是在对齐国的战争和拉拢军事人才的方面,在内政上,还是很落后,这就使得燕国内的官吏体系混乱,贵族腐败,行政效率低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燕国却一直都在修建长城,从不曾停止徭役,从燕成王到如今,燕国每年都在动用人手来修筑辽东长城,来稳固自己在这里的统治...赵括最初听闻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只是摇着头,感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燕国军队的内部矛盾是激烈的。
而赵括曾经跟燕国作战的时候,曾允许燕国的士卒抓住自己的将领来请降,这样的行为并不多见,因为大部分的贵族将领,是很反对这一点的,哪怕是敌人...这叫以下犯上,士卒怎么能去攻击自己的将军呢?而燕国的军队,既没有秦国那样的奖励,他们杀敌是得不到奖赏的,也没有赵国魏国那样对国家的认同感。
燕国军队里不少人都是被不断欺辱的辽东人,这些人被逼着奔赴战场,希望他们能有保卫燕国的想法??这就是在说笑了。
而赵括在燕国的名望很大,他的名气大来自与几个方面,首先是他击败了栗腹,然后他将火炕推广到了燕国,后来就是他的马服书,值得一提的是,赵括的《马服书》里有很多关于平等,关于君王要一视同仁的说法,燕人对这些思想非常的感兴趣...在将渠的时代,将渠在各地设立学室,教化胡人,而他们的教材就是《马服书》....
赵括的出现,就引发了燕国军内这些辽东胡人,以及一些落魄的燕国庶民的反抗,赵括不会杀死他们,他们又为什么要继续为了那些欺辱自己的仇人去卖命呢?
“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马,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强盗仇敌。”,这句话,自从上次柏仁之战后,就在燕国迅速传开了,有的人说这是孔子所说的,有的人坚决的认为这是马服君所说的。
不过,无论这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