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6章:俺快装不下去了 (第1/3页)

加入书签

师旷,晋国第一音乐家啊!

他是一个生下来就眼睛看不见的盲人,以天生残疾的身躯,能够成为一名很厉害的音乐家,并且非常博学多闻。

这是一位因为制止国君听“亡国之音”而青史留名的人物,还是“师旷之聪”这个成语的主人公。

什么是“亡国之音”呢?其实就是一种颓废、柔弱的乐曲,听了就能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

要这样算起来,现代多的是“亡国之音”,甚至还有更骚的。

所以,亡国其实跟音乐无关。

可是古人并不这么看,尤其是在音乐十分神圣的春秋时期。

吕武看到的师旷是一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睁开的一双眼睛看去蒙上了一层白膜。

用现代的医术来判定,师旷其实就是出生就有白内障这种病,只是医术不发达,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成了盲人。

“武?”韩起看吕武一直盯着师旷看,觉得是一种非常失礼的事情,唤了一声吸引吕武的注意力,说道:“此间风大……”

吕武对韩起点了点头,解释道:“我闻有乐师名旷,羊舌氏,知六律,能辨五声。今闻其名见其人,喜而失态。”

“我亦闻阴武子,于沙场手刃秦兵数百。”师旷看不见吕武,却是能面向吕武,一边行礼一边说道:“固有此行。”

不是只杀了数十吗?

怎么成了数百???

他其实也是一名贵族,为羊舌氏。

吕武知道师旷,主要是对那一句“闻弦歌而知雅意”的印象非常深刻,特地去找出处。

既然是羊舌氏,为什么又被称呼为师旷?

就好像明明有荀氏,为什么又别出一个中行氏一样。

师旷这种情况,其实就是职业的才能太大,用职业的前缀来连着名一起称呼,表示认可和赞赏罢了。

作为东道主的吕武不能忽视其余的“师”,亲切地一一见礼之后,邀请他们上了马车。

归途中,韩起与吕武同车。

“武,未曾见如此奇人罢?”韩起说的是有一双白色眼眸的师旷,笑嘻嘻地说:“起初得见,亦诧之。”

吕武可算是知道韩无忌和韩起为什么是兄弟了。

因为他俩一样,属于嘴巴不把门的。

“起,慎言。”吕武很无奈地说:“师旷名传国中,不可落下话柄。”

韩起则是很无所谓地说:“此车仅我与武,何人外传?”

所以,青这位御手不被当人了?

这也不算失礼。

韩起指的是,车上就他和吕武是贵族。

而青是吕武的御手,也算作自己人。

相信车上的人不会大嘴巴乱传出去。

回去的路上,外来者在观察老吕家将食邑建设成什么样。

他们对道路的印象最为深刻。

很多地方的道路,一到下雨天不但会变得泥泞,还会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洼子。

雨已经下了四五天,老吕家的道路看上去大体上还行,哪怕有些路段布着泥泞,却看不见坑坑洼洼。

这条路的状况良好,只因为用了不少的碎石子和煤渣,上面再铺上一层薄薄的泥土。

碎石子这玩意漫山遍野都是,老吕家在开垦荒地,必然会清理田亩上的石头和石子。

吕武又开了一些冶炼的炉子,烧了之后的煤渣,单纯丢掉太浪费。

平地上挖开大约二十厘米的深度,再填上本来就堆积的石子和煤渣,等于就是二次利用。

将一众人接了回去,却不是直接去吕武的住宅。

一名贵族,怎么可能就只有一个住处,肯定会有多处的庄园。

吕武将他们带到的是一座山的山脚。

有一道台阶直连上面半山腰的庄园,等于说车上不去,想上去只能步行。

一群人冒雨而上。

吕武亲自牵引师旷,一边走一边随便聊着。

半山腰庄园的建筑物依然是采用砖的结构,用到的木材不少,修得比平时住的地方都要美和舒适,是用来与家臣饮宴,也是用来招待外客的地方。

他们来到一栋有两层的建筑物,第二层就是一个面积颇大的大厅。

坐在这里朝向西面,能够看到山腰下的格局,视力好能将老吕家分布的庄园以及村落尽收眼底。

现在正在下着雨,风也有些大,大厅里的窗都合闭着,里面点上了油灯。

“此地……”师镰脚踩木板,讶异道:“皆为木?”

他其实应该再加上“板”这个字。

目前当然是能将木头弄成木板,只是缺少合适的工具,不但需要老工匠亲自来,成品率也并不高。

但老吕家不一样,吕武已经弄出了各种锯子,连带刨刀和锉刀都做出来了。

别问为什么懂那么多,有一个从七十年代一直给人盖房子,后面做到包工程的老子,耳濡目染之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