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五五一章 河西监 (第1/3页)

加入书签

楚欢最近视察各地耕种情况,发现百姓们耕种的耕犁,都是直长犁,不可否认,直长犁的存在,确实让农业生产得到了提高,华夏中原是农耕为主的民族,耕具的发展也一直在进步之中。

楚欢依稀记得,如果自己没有记错,从商朝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犁具,到春秋战国之时,使牛犁地才发展起来,耕犁也从石犁、铜犁到铁犁,汉代的时候,已经发展为直辕犁,直辕犁又分为双辕和单辕,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能保证田地犁的平直,比较容易驾驭,而且效率也大大提高。

到如今秦国时期,百姓们依然使用的是直辕犁。

楚欢瞧见百姓们使用的直辕犁,便觉得有些古怪,在他记忆之中,耕犁犁身乃是弯曲形,如同一张弓一般,了解之后,知道曲辕犁还没有出现,脑中思索,才依稀记得曲辕犁应该是在隋唐时期才出现,具体什么时候已经记不清楚,但是这个时代却是不存在曲辕犁。

他特地了解了一番,而且将直辕犁细细琢磨一番,找了几个木工匠,这两条捣鼓了一番,倒是凭着自己的记忆,折腾出了这曲辕犁。

其实楚欢只是记得有曲辕犁这样一种耕具,而且知道,相比起直辕犁,曲辕犁将直辕和长远改为曲辕和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

长直辕犁比较笨重,耕地时回头转弯非常的困难,起土也非常费力,并不能完全地发挥效率,而且无论对人力还是畜力的要求都比较高,若不是粗壮汉子,根本无法驾驭长直辕犁。

相比起长直辕犁,曲辕犁的犁架变的极小且轻,操作之时,不似直辕犁犁身僵硬,曲辕犁的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而且起土很深,能够挖掘到深处,轻巧柔便,不但容易操作,而且掉头转弯非常的灵活,其效率可说是大幅度提高。

楚欢既然有这样的记忆,自然希望能够研制出更适合百姓耕地的犁具,不但可以节省人力和畜力,让耕地者不至于太过辛劳,也大大提高效率,好在几名工匠对楚欢的意思颇有些明白,而且在楚欢的亲自指点下,只是花了两日功夫,大致就做出了这个曲辕犁。

当下便有农民抬着曲辕犁到了田地中,众人在田埂观看,耕地的是老农民,经验十足,驾着曲辕犁,老牛在前拉犁,几个来回之后,田埂所有人都显出欢喜之色,只见到那老农民虽然一开始似乎并不适应,但是很快就驾轻就熟,关键是曲辕犁比之长直辕犁确实容易操作,大家眼看着曲辕犁可以顺畅地调转方向,而且犁出来的地既深且直,已经有人大声欢叫出来。

楚欢本来还没有太大把握,但是看到实际效果,比之自己预想的还要好,这才宽了心,祁宏忍不住凑近过来,压低声音道:“楚督,你是不是以前耕过地?”

楚欢看着祁宏,轻笑道:“祁宏,你跟我也有阵时间了,我觉着应该给你一个更合适的岗位,你有的是力气,在我身边实在浪费,我准备给你拨几亩地,让你代我耕田,你看如何?”

祁宏别过脸去,就当没听见,欢呼道:“楚督英明,楚督睿智,如此巧夺天工的耕具都制造出来,真是天佑西北!”

楚欢哈哈大笑起来,当下叫过地方官员,嘱咐道:“这曲辕犁还比较粗糙,可以加以改良,你们可以找寻一些能工巧匠,看看是否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以后可以大批制作这样的曲辕犁,如此一来,不但老百姓能省些力气,而且土地耕的深,收成应该也会好一些。”

其实西关的官员们对楚欢能捣鼓出这样的东西已经是毫不奇怪,能够从山上炼出食盐,这位总督大人还有什么事儿不能捣鼓出来。

让众人感慨的是,楚欢虽然是西关总督,威名远镇,可是为人却是十分的随和,根本没有架子,却偏偏又不怒自威。

从前到后数,立国以来,还真没有哪位总督愿意亲自走到田间地头,视察百姓的耕地情况,更没有哪个官员愿意为了改善耕地效率,煞费苦心改良耕具。

夕阳西下,楚欢对地方官员仔细叮嘱,忽见得远方一骑飞马而来,祁宏立刻上前,和那人说了几句,拿了一样东西过来,那骑兵飞马而去,祁宏拿着东西过来,却是一份书函,呈给楚欢,楚欢接过书函,扫了几眼,神情立时变的凝重起来。

“楚督,怎么了?”祁宏见楚欢神色凝重,不由问道。

楚欢也不解释,沉声道:“准备回朔泉。”

朔泉城,总督衙门之内,楚欢靠坐在正座之上,厅中坐着几人,裴绩、公孙楚、杜辅公三人都在其中,只是楚欢一身便装,披散着头发,额头上竟是搭着白色的毛巾,脸色显得有些苍白,看上去竟似乎有病在身,祁宏此时已经到得门前,拱手道:“楚督,人已经到了!”

楚欢看了看堂上几人,裴绩已经道:“让他进来。”

很快,便见一人慢悠悠走来,到得大门外,故意咳嗽两声,似乎是想引起众人的关注,这才施施然进来,此人个子不高,手中拿着一根拂尘,一身打扮,竟豁然是一名太监。

这太监进来之后,裴绩三人已经站起身来,楚欢似乎想站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