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成立(中). (第1/3页)
……
……
赵俊臣如今已是深悉权术之道,一举一动皆是蕴含深意,自然不会无缘无故的废话连篇。
在徽浙商人们的疑惑与注视之下,赵俊臣笑眯眯的继续说道:“本官自从着手经营户部以来,倒也算是卓有成效,在本官入主户部之前,国库每年大约只有四千七百万两银子的收入,抛去俸禄、军费、水工、营建、日常开销等方面的支出,每年往往只能剩下不到两百万两银子的结余,看似数目不少,但我朝江山辽阔,只要朝野有哪里稍稍出现意外,不论是民间出现灾情、还是边疆出现变故,这两百万两银子就会瞬间消耗殆尽,所以户部钱粮一向是周转困窘、入不敷支,每年都会出现亏缺!但到了今日,户部的局面已是大有改观,国库每年的收入已是增加到了五千三百万两,经过本官的整顿之后,国库的支出也降低了一些,每年的结余已是高达七百余万两白银,不仅是逐渐补上了历年来的亏空,而且朝廷的钱粮周转也渐渐游刃有余了,哪怕是朝野出现了意外状况,朝廷也不再似往年一般束手无策。”
赵俊臣的这些话,颇有些自吹自擂的意思,而徽浙商人们自然也纷纷配合的表现出了应有的敬佩。
不过,徽浙商人们的敬佩之意,倒也并非纯粹只是为了讨好赵俊臣,赵俊臣经营户部的成绩,确实是非常了不起。
毕竟,赵俊臣掌控户部的时间尚短,距今也不过是三年多时间罢了!仅仅只是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就能让户部的收入提高近两成,结余更是提高了三倍有余,这般成绩绝不是任谁都能做到的。
毕竟,在此期间,明朝的经济基础并没有发生变化,户部的收入提升,全是凭借着赵俊臣的开源节流与理财本领!
此外,官场与商场终究不同,官场上会受到方方面面的掣肘,利益关系更是无比的复杂,下面的官员一个个只会敛财而不懂办事,在这般环境之下,能做出这般成绩,就更加难得了。
最重要的是,赵俊臣所列举的一系列数字,都还只是表面上的数字,如今任谁都知道,户部早已是明朝最大的贪污集团,国库的每年收入,有很大一部分都被赵俊臣以及户部官员暗中侵吞掉了,若是户部账面上的每年结余已是高达七百余万两银子,那么户部实际上的每年结余恐怕还要再翻一番!
这也就意味着,自从赵俊臣入主户部以来,国库的实际收入至少提升了三成有余,实际结余更是至少提升了七八倍!
这种成绩,就更为惊人了!
在场的徽浙商人们虽然皆是商场老手,每人都拥有着非凡的理财本领与经营手段,但他们扪心自问,却绝无一人可以做到赵俊臣这样的成绩!
于是,赵俊臣的自吹自擂,也让在场的徽浙商人们突然意识到了一个被他们忽略掉的事实,那就是——赵俊臣除了是满朝上下最知名的贪官、最年轻的权臣之外,也还是德庆皇帝钦定的“理财之术冠绝天下”!
从赵俊臣的实际成绩来看,德庆皇帝的评价并没有任何的夸张之处!
*
暗思之际,在场的徽浙商人们皆是若有所思,许多人隐约间已是猜到了赵俊臣这一番话的隐含深意。
与此同时,徽浙商人们也皆是抓住机会纷纷恭维赵俊臣,大肆夸赞赵俊臣的本领与功绩,一时间又是恭维如潮的景象。
“赵大人的功绩,实在是彪炳青史、千年少见,恐怕唯有春秋时期的管仲圣人可以相提并论了!”
“陛下认为赵大人的理财之术冠绝天下,如今看来,这般评价绝对是恰如其分!吾等徽浙商人在理财方面虽然也算是稍有心得,但与赵大人您相比,却不啻于云泥之别,相差甚远、自愧不如!”
“朝廷离不开国库,而国库离不开赵大人,由此可知,赵大人您乃是是国之柱石,朝廷可以一日无内阁,却不能一日无赵大人呀!”
就这样,在他们的恭维讨好之下,赵俊臣已是成为了明朝数百年来的第一能臣、首席功臣、不可或缺的擎天柱石……
类似的恭维,赵俊臣早已是听过无数次,也早已是习以为常,此时听到徽浙商人们的恭维讨好之后,赵俊臣依旧是神情淡然,并不见任何的得色。
只等徽浙商人们的恭维讨好告一段落之后,赵俊臣才缓缓说道:“多谢各位的赞誉,但本官实在是愧不敢当,户部能有今日的成绩,其中固然有本官经营方法得当的缘故,但最主要的原因,却还是陛下的圣明睿智、朝廷的鼎力相助,以及户部的资源与底蕴,若是没有陛下的识人之明,本官也无法掌控户部,若是没有朝廷的政策相助,户部的发展也不能顺风顺水,若是户部没有税赋之权、国库积存,本官也只能白手起家,更不会有今日之政绩,如此种种,也皆是本官经营户部之际的优势所在!”
赵俊臣所说的这一番话,也依然是事实,所以徽浙商人们微微一愣之后,诧异于赵俊臣的谦虚表态之余,也皆是若有所思。
然后,赵俊臣再次话锋一转,面带笑意的说道:“不过,各位赶来京城与本官相见,就说明各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