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788章 朝廷钱太多,也是一个麻烦 (第2/4页)

加入书签

主持此事。

寇季见吕夷简退缩了,略微撇了撇嘴。

但他却没有开口去问王曾和张知白。

王曾和张知白不同,他们也懂趋利避害,但他们二人都是那种为了朝廷和百姓,可以舍下一切的人。

所以寇季一旦开口,他们二人必然会应承此事。

寇季有足够的力量自保,也有足够的手段自保,但是王曾和张知白二人没有。

就拿之前奏请清查天下庙宇事情来说。

张知白奏请了此事以后,就遭受到了连番的针对。

张知白没有足够的力量自保,所以他府上了丫鬟死了,房顶上多了金沙琉璃瓦,家犬头上也长了角。

此事若是寇季所奏,寇府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那些想去寇府捣鬼的人,估计还没有进门,就会被人打断腿挂在旗杆上。

寇季之所以没有出面奏请此事,主要是因为他掀开此事不太合适,也不会被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所重视。

因为他现在是枢密使,属于武臣,而非文臣。

武臣和文臣的职能有很大的差别。

武臣和文臣开口谈论政事,也有差别。

就拿兵事而言。

寇季若是出面奏请出兵攻打谁的话,朝野上下的反对声音会很小。

因为朝野上下都知道寇季的本领,也知道寇季是掌兵的,提出出兵攻打谁,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若是王曾等人出面奏请出兵攻打谁的话,朝野上下反对的声音会很大。

首先,武臣们会有强烈的抵触感。

文臣们会质疑他们是不是别有用心,也会质疑他们奏请的事情靠不靠谱。

所以清查天下庙宇的事情,张知白出面奏请,远比寇季出面奏请会有效。

虽说寇季出面奏请此事,也会过关。

但遭受到的阻力,肯定会比张知白出面奏请要大一些。

寇季和赵祯要做的事情很多,却没有多少时间,所以必须尽可能的减少阻力,缩短时间。

“此前垂拱殿议政的时候,官家已经决定,清查天下庙宇得到的钱财,全部用于推广蒙学。三位可别惦记这笔钱。”

寇季瞧着吕夷简三人的目光一直盯着大相国寺院子内钱财,就忍不住开口提醒了一句。

吕夷简三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因为仅仅一个大相国寺,就清查出了如此钱财,等清查完了天下庙宇以后,清查出的钱财,恐怕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数字。

如此钱财,仅用于蒙学推广,过于奢侈。

在大理和交趾大量钱财供应下,大宋的蒙学基本上已经走上了正轨。

蒙学前期投入最大,因为牵扯到要购地、要营造校舍、还要添置一些应有的东西。

但后期投入就没那么大了。

后期只需要对校舍进行维护,提供蒙学先生的俸禄,以及蒙童们的书本即可。

虽然花销也大,但是没有前期那么大。

清查天下所有庙宇得来的钱财,应该能支应蒙学蒙童近数年学习。

蒙学推广一时半会也花不了那么多钱。

所以钱财堆放在国库里,有些浪费,应该将他们利用起来。

河西的李迪、兴庆的王随,二人都向朝廷奏请,希望朝廷能够批复一些钱财给他们,让他们用来引水。

河西境内有河水,也有沙漠。

兴庆周边亦是如此。

河西治沙已经初见成效。

在李迪和河西百姓们不遗余力的努力下,河西去岁又多了十万亩的林地。

那些林地都是问沙漠和荒芜的戈壁讨的。

李迪在奏疏中提到,朝廷若是批复一些钱财给他,让他开渠引水的话,沙漠和戈壁的林化速度,肯定会成倍数加快。

因为他们已经摸索出了如何治沙,如何治戈壁。

王随在得知了李迪在河西治沙有成效以后,特地派人去找李迪取经。

如今他想效仿李迪,治理兴庆周边的沙漠。

治沙引水,是一个大工程。

需要的钱财自然多。

二人的奏疏递到了朝廷以后,朝廷迟迟没有答应。

如今看到了清查庙宇得到的钱财,吕夷简三人动了心思。

可还没等他们张口,寇季就将他们的话堵死在了腹中。

“就不能……”

王曾咬咬牙开口。

“不能!”

寇季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断然拒绝了。

寇季也不是不知道他们的心思,只是清查庙宇得到的钱财,真的不好给他们。

为什么不好给?

因为随着大理和交趾两边的钱财内流,大宋的物价已经开始攀升。

眼下并不明显。

因为从大理和交趾流入大宋的钱财,最先进入的是一字交子铺。

经过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