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五百六十三 音乐的辨识度与构成,大家一起作曲!(求订阅~) (第2/3页)

加入书签

音乐与修辞的共通之处。

说服!

“一开始,音乐也是想要演绎或者传达一种信息与概念,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没接,无论是华国古代的祭祀礼乐乐舞,还是巫师神道唱诵,亦或是欧洲教堂吟咏的圣歌,现代人们的流行歌曲,都是在表达某种祈求,情感,观念。”

从音乐的起源,发展,细致的讲解,层层剖析下,李文音抽丝剥茧的对学生们讲着。

“音乐是一种表达形式,人类希望冀由这样的载体来与神魔,自然,听众取得某种难以言喻的联系,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与语言没什么不同,都是交流的工具。”

“所以,既然是语言,它与语言的构成完全一致,音乐也是有音乐的词汇,词组,结构,句子构成等语法,而这些,其实就是各位同学们学习的乐理基础。”

学生们点了点头。

看到学生们若有所思的样子,李文音笑了笑,轻轻说道。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神秘,实际上,这些语言的语法,就是旋律,节奏,街拍,速度,力度,调性,调式,音色,和声等等,这些与人类熟悉的日常语言相距甚远,而且这样的抽象时间展示艺术,又不具备具象性与语义性。”

“所以,音乐是自成一系,拥有独一无二语法词汇的语言。”

学生们开始理解了李文音的话语。

其实,这样的解释,接受起来并不难。

甚至可以说很基础了。

只不过,有些让人懵b的定义,在这种巧妙的类比下,一下子就显得通俗易懂,令人豁然开朗。

“但这些语言的构成,实际上,各位同学也掌握了许多,因为,这个就是我们最基础的乐理。”

“通过这些乐理,利用修辞法来编织你的情感,比如利用合适的音色,有效的语法组织,用你的理性,去构建一个感性的听觉世界,在这样的音响体验中,触发内心的情感,让他们理解到作曲者所表达的一种难以文字表达的神秘情感,达成联系。”

“这就是音乐语言的一种言说与劝服!!”

李文音轻轻一笑。

话题,再一次转回了一开始的定义!!

虽然看上去像是兜了一个大圈子,但实际上,通过这么一圈,理解起来就更加的简单了!

李文音的话,让很多学生眼神一凛。

“音乐不是为了好听!记住!音乐,并不是为了好听而存在的,而是为了被人记住!!”

“举个例子,依旧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那个开头的三短一长,就是命运敲门的动机,非常短,非常简单,但整首乐曲,却就是由这个动机构成的,所有乐章中,这个动机都频繁的变形出现!”

“所谓动机,可以理解成有辨识度,却并非拥有唯一辨识度的小型单元!能理解吗?”

学生们点了点头。

所谓辨识度,就是音乐被人记住的根本。

而并非唯一辨识度的意思也很简单。

这样的动机很简单,很常见,别人用,也并非是叫做抄袭。

就好像一个主播喜欢用“我套你猴子”这个词汇,另一个也喜欢用“我套你猴子”这种具有辨识度的词汇。

但两人说出来的感觉与效果截然不同,这并不能叫做抄袭,只是两人一不小心,骂出了同样的词汇而已。

“而动机发展而出的主题,那就是具有唯一辨识度的乐段,简单来说,只要你不跑掉,哼哼一下,别人就能分辨这是哪个曲子。”

“而主导动机的概念与应用,动机与乐汇的区别,这里不会细说,后续可能会有公开课,到时候再进行讲解。”

李文音的话顿时让学生们一阵兴奋。

好耶!

这不就是告诉我们,后面还会有课吗?!

开心!

“啪啪啪啪!!”

“我们继续讲!”

李文音笑了笑。

“比如说,修辞手法中,进行辩证的时候,会有引言,事实陈述,区分观点,然后进行个人想法的证明,批判驳斥,最后达成结论结语。”

“这个大家道理都懂,但肯定会想,这和我们音乐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到一开始的定义,音乐是一个言说与劝服的艺术,音乐家的作品展示给观众,其实就是一个言说与劝服的过程。”

这一次再提起这个定义,学生们就非常好理解了。

共情!

音乐家如何让听众与自己共情呢?!

就是通过音乐元素,利用修辞,组织成有逻辑性的作品,然后去说服听众,让听众从自己的感觉出发,体会到自己的感觉。

这就形成了一种最简单的共情!!

“我们音乐的曲式中,最常见的结构,就是一开始表达主题的引子,动机推展而出的陈述,不同动机或者相同动机不同手法的对比,乐段与乐段起伏的连接,以及一开始的动机与主题经过一轮后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