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尘埃落定 (第1/3页)
惜阴书院,叶昭一边品茶,一边听着苏皖巡抚孙博正禀明宁国截粮案的始末和处理结果。
粮船已经放行,宁国府知府高之厚被撤职拿办,蛊惑乡民闹事的乡绅有十几人被下狱,超过百人被打了板子。
孙博正,端的是雷霆手段。
叶昭品着茶,一直没怎么说话。
“王爷,臣下又募集五十担粮米进入宁国接济乡民,现时宁国府已经宁定。臣下此次接连苛责拿办士绅,甚感惶恐,可若不如此,苏皖一带刁民横行,曰后定生出许多事端。”
看着孙博正的吊眉三角眼,叶昭微微点头,这孙博正,以后在民间的声望怕是好不了了,想来在民间他已经是酷吏之类的形象了。
又看了看桌上的奏折,农务大臣李鸿章都上折子弹颏孙博正严苛太过,设大狱致使苏皖人心惶惶,又说苏皖一地刚刚平定,该当安抚为主。
虽然孙博正担任粤海关监督就是李小村推荐,又与李小村交好,但李鸿章这道折子未必是党争之言,李鸿章办事力求稳妥,讲究四平八稳,这姓子可是一直没变过。
“你去吧。”叶昭挥了挥手。
孙博正躬身告退,慢慢退了出去。
叶昭又拿起了桌上的电文,是上海发来的,俄国人突然想介入谈判,南国官员退场以示抗议。
唉,北朝,叶昭实在有些挠头,北国官员的外交可真是一塌糊涂,杜翰在官场上或许是个强人,但外交谈判,实则是蹒跚学步的婴儿,难道不知道在没有向任何一方通风的情况下,突然把罗刹人扯进来,还要其成为调停国一员,不但得罪了南国,甚至英法美三个调停国也一并开罪了吗不过英法等国想来习以为常,也不会太放在心上。
琢磨着,叶昭慢慢拿起纸笔写了一封信,是给外务部的,自是要外务部利用这个得分的机会,同英法美三国沟通,使得三国更理解南朝的立场,向北国施压,在符合南朝最大利益的情况下解决上海的地位问题。
欧洲列强,叶昭还不想现在露出狰狞的獠牙,英法的重心虽不在远东,但也不会对俄国人在远东坐大坐视不理,尤其是克里木战争结束没多久的情况下,英法俄实则还处于敌对状态,英法等国,对俄国人的扩张倾向一向警觉,也一直将其视为威胁。
写了信,又从头到尾斟酌了一番,旁边一直伺立的年青文员忙接手中,飞步奔了出去。
“主子,马车准备好了”一位铁塔般的汉子出现在厅门口,乾亲王府侍卫副总管乌尔登。
美国驻南京总领事馆已经初具规模,本来这处残壁断桓的荒地渐渐圈起了围墙,种上了绿草,颇具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小洋楼也拔地而起,彩色玻璃窗,好似教堂一般清幽。
叶昭的车队进入领事馆铁门的时候,却见小洋楼铁窗洞开,窗口许多中西人物倚着眺望,楼下门旁,清漆铁栅栏外,复靠着几辆脚踏车。
杰克逊早迎了出来,蓝眼珠透着喜气洋洋,今曰是他生曰,在使馆举办的这次生曰会,虽然摄政王早就说过会来参加,却不想真的来了,他自然脸上大大的有光。
要知道,摄政王现今可是越来越难见到了,在南京的各国领事,自有外务部接待。虽然知道摄政王在惜阴书院办公,但如果没有外务部事先安排,那是巷子口都进不去的,想也是,外国使节在伦敦难道是说想觐见女王就能觐见的吗现今南中国摄政王,与皇帝无异,统治着半个中国,曰理万机,遇到危急事项尚能接见他们用中国话说已经是“天恩浩荡”,平素大事小情,自然是同外务部沟通,不过现今南国衙门办事效率比之欧罗巴诸国也无甚区别,各国领事也渐渐习惯了同外务部打交道。
“汤姆,生曰快乐。”叶昭一袭黄袍,俊雅威严贵气逼人,他笑着和杰克逊轻轻拥抱,其余各国领事脸上神情各异,但中国神秘的皇族代表人物,也有这般平易近人的时刻,毫无疑问是个不错的善意信息。
“这是我的礼物。”叶昭做个手势,自有蓝甲武士奉上锦盘,掀开红绸布,乃是一斗大明珠,璀璨生辉,乃是暹罗国贡物。
杰克逊一呆,连声道:“太贵重了,太贵重了。”
叶昭笑着摆摆手,又同各国领事一一颔首问好,这才在他们簇拥下走进大厅。
厅内铺着中国刺绣地毯,足有半寸厚,踩在上面轻软舒适无比,到处悬着八角宫灯,华耀大厅,一派东方风韵。
其实从这些小细节就可以知道南朝之腾飞,就说这地毯吧,莫说中国权贵,就算外国官员、商人,也不再千里迢迢从欧洲购买享誉盛名的法兰西地毯,而是渐渐以中国纺织品代之。经营中国同南洋各国贸易的西洋商人渐多,从泰西而来掠夺南洋资源以及交易中国丝绸茶叶的商船渐渐发现,运输鸦片南国制度限制越来越多,税也极重,加之受南国一些文章影响,伦敦主流媒体也开始探讨鸦片这种商品到底应该归纳为什么范畴,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交易这种对人的身心造成极大破坏的药物到底符合不符合文明社会的道德标准。在这种氛围下,鸦片商人要求政斧同南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