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一章_100 (第1/1页)

加入书签

书辞朝他歉疚地颔了颔首,心中依旧百转千回。

当年那些勾心斗角的阴谋阳谋,又何尝不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厮杀,哪怕未动兵戈,却仍然惨烈血腥。贵妃如此,梁秋危亦是如此,机关算尽,还是百密一疏,到头来,都未能等到一个好的结局。

沈怿拿食指在桌角边轻敲,“梁秋危人都死了那么久了,你何必给他卖命。此事若被人知晓,可是会杖毙的,为了一个已故之人,至于么?”

“奴才虽是个太监,但也明白什么是知恩图报。

“厂公在许多人眼里或许不是什么好东西,弄权、吃贿赂、排除异己,然而抛开这些不提,他对自己人一向是很照顾的。”崔福玉说道,“我老家在直隶南部的河间府,那儿非常穷,所以当太监的人也特别多,厂公就是从这里出来的。

“有一回又闹灾荒,咱们那里多少年没人管过,突然来了个钦差赈灾施粥,我年纪尚小,可能七八岁的样子,端着碗从家里出去讨粥,大老远便看见一个生得非常俊俏的人站在粥厂门口。”提起第一次见到梁秋危时的情景,他脸上带着难以言喻地怀念与感慨。

“厂公瞧着真不像个太监,哪有太监生得这么漂亮的?若不是有人提醒,我反正是没瞧出来。”只可惜那样的风姿,今生是再难领会了。他轻叹,“后来又过了几年,我家里人因为疫病死绝,实在是走投无路,只能来做太监。没想到入了宫,厂公竟对我还有印象,看见我净身了,一连的惋惜。

“他其实是不希望我们来干这一行的,但有什么办法?要不是山穷水尽了,谁会走这一步呢。”

书辞在旁沉默的听着。

原来她爹也是出身于穷乡僻壤,且瞧他这口气,似乎对梁秋危的身份并不知情。记得验身房每年都要对宫廷乃至王府的所有内侍进行查验,真不知他是如何做到瞒天过海这么多年的。

“梁秋危……也是由于家境贫穷才入宫的吗?”

“厂公是京南青县人,好像一开始是为了筹钱给家里的妹妹治病,可惜钱送来时,人已经不行了。”崔福玉顿了顿,“不过我听人说干爹和太后在进宫前就是认识的,所以后来才一直跟着她。”

这么一想,要是太后从中相助,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书辞和沈怿对视了一眼,随后又低头若有所思,突然想到了什么,抬头望着崔福玉:“公公对梁秋危的事这样清楚,可知晓他有没有对食?”

“王妃是说干娘?”

听到这个称呼,书辞的呼吸几乎瞬间一滞:“你知道她?”

“起初是不知道的。”他摇头道,“干爹对这件事捂得很紧,若不是事出突然,我也没那个机会能见到她。主要是干娘的身份太过特殊,平日里只待在府上,不仅如此,哪怕是在家她也从不露面,连我们几个(本章未完,请翻页)

www.。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